2012-03-10 01:21:07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專利代理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正在申請的專利,就不能稱作專利。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時俊 發(fā)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陳時俊 發(fā)自上海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連續(xù)兩篇報道質疑獨一味(002219,收盤價17.6元)與美國Apexigen公司合作的抗癌藥專利不實。對此,獨一味今日公告回應稱,該專利目前正處于美國專利申請的非公開期,中國專利申請正在進行中,所以暫時無法查詢到此項目專利申請情況。
對于公司表述,暫且不說此前公告的披露不完整,業(yè)內人士繼續(xù)提出質疑。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專利代理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正在申請的專利,就不能稱作專利。
正在申請的專利算專利?
3月6日,獨一味宣布與美國舊金山灣區(qū)Apexigen公司簽訂一份關于“一種特定的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的人源化IgG1抗體 ‘APX004’(以下簡稱APX004)技術”的《許可和商業(yè)化協(xié)議》,并表示此舉是獨一味公司正式進軍生物醫(yī)藥領域布局產業(yè)鏈的標志。
這筆雙方高調宣布的“跨國合約”,協(xié)議總金額達到了1380萬美元,分別將在收到SFDA針對產品頒發(fā)的新藥證書后和在SFDA頒發(fā)該產品生產批件之日起的一年內向Apxigen支付550萬和780萬美元。
然而經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Apexigen公司及其母公司EpitomicsInc.并不具有針對VEGFR2的專利保護,母公司EpitomicsInc.所持有的僅是VEGFR專利,由于專利授權的專屬獨立性,二者并不等同。獨一味擬千萬美元購買的技術并不具有專利效應。
今日,獨一味公告回應稱“該項目專利申請權屬于Apexigen公司,目前正處于美國專利申請的非公開期,中國專利申請正在進行中,所以暫時無法查詢到此項目專利申請情況,但不影響雙方已簽訂的《許可和商業(yè)化協(xié)議》的履行。”獨一味最新的回應公告,之前證明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質疑,資深專利代理人王先生更表示,“美國專利申請過程中的非公開期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不能把這個技術稱為專利技術,只能稱為非專利技術或者最多稱為在申請過程中的專利技術。專利這兩個字就是代表已經獲得授權的專利了。”
股價提前上漲 信息恐泄露
獨一味在今日公布的澄清公告中還指出:此次協(xié)議中產品APX004目前正處于臨床前研發(fā)過程中,實現(xiàn)商業(yè)化還需較長的時間,項目實施過程可能存在技術、行業(yè)競爭、經營與管理、市場、國家政策等風險,該藥最終是否能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頒發(fā)的臨床批件、生產批件,以及獲得生產批件生產上市銷售后,該藥品能為公司帶來多大的利潤貢獻尚存在不確定性。
上述對APX004商業(yè)化前景的風險提醒中并沒有具體提示風險,說法較為籠統(tǒng),與此前獨一味公司的表述還是有一些出入,此前獨一味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保守估計5年之內即可獲批。這與行業(yè)內平均所需5至10年的研發(fā)期相差甚遠。
當被問及類似技術的引進,5年內獲批投產的可能性有多大時,先聲藥業(yè)首席科學館、合作項目牽頭人王鵬博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直言,5年內獲批的說法不可能。
事實上,獨一味在發(fā)布合作消息以前,股價已提前做出反應。2月10日公告重大停牌前三天,股價連拉三根中陽線,漲幅已超15%,該信息被提前泄露的質疑聲漸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