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01:05:52
◎張海英
霧霾持續(xù)籠罩,哈爾濱大霧導致公交車帶著乘客跑丟;北京公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打出了應急“組合拳”;河北唐山也出臺規(guī)定,如遇極重污染天氣實行彈性上班制;公交車實行免費乘車。
華北兩個城市為減少霧霾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前設計了應急預案。
盡管只能從報道中看到唐山應急預案的部分內容,比如,當極重污染天氣發(fā)生時,全市將啟動最高級別預警響應,屆時中小學、幼兒園將停課,企事業(yè)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城市公交車實行免費乘車,水泥粉磨站、軋鋼等企業(yè)全面停產。但不難看出,該應急預案不僅考慮比較周全,而且也很人性化。
再看北京應急預案的全文,不僅從七個方面進行應對,而且還有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和應急職責分工。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北京主動從政府層面減少污染,比如,當預警一級(紅色)啟動時,本市地方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的基礎上,再停駛全部公務車輛的30%。這正是公眾希望看到的政府姿態(tài)。
北京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也對全市空氣重污染組織了應急督查考核,對因工作不力、行政效率低下、履職缺位等導致未有效落實應急措施的,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這一舉措無疑是在鞭策有關方面積極履行責任,“問責”是懸在有關部門頭頂?shù)囊话牙麆Α?/p>
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再完善的應急預案也僅是預案而已,很可能存在缺陷。這是因為,預案是一種對潛在的或者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的類別和影響程度而事先制定的應急處置方案,不排除某些問題超出預案范疇而難以緊急應對。另外,應急預案在落實環(huán)節(jié)能否不打折扣,也讓人多少有些憂慮。
北京市政府去年就發(fā)布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方案中明確指出重度污染日建議中小學減少戶外活動,極重污染日建議停止露天體育比賽活動。在今年國慶節(jié)前幾天,北京氣象臺已發(fā)布霾黃色預警,空氣屬重度污染,不適宜戶外活動,但《北京青年報》披露,多所中學都在舉辦戶外運動會。
這說明某些單位不把應急方案放在眼里。那么,各地城市出臺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究竟有沒有“療效”,就不免讓人憂慮。再以北京應急預案為例,涉及指揮、交通、教育等十幾個部門,每個部門之間能否無縫對接,能否隨著氣象預警信號實現(xiàn)及時聯(lián)動,也有待觀察。
也就是說,實踐是檢驗應急預案效果的唯一辦法。相關部門在重污染天氣考驗面前的表現(xiàn),不僅需要有關方面督查考核,更需要市民評估打分。當然,即使有應急預案也是被動性防御,如何主動去進攻——治理空氣污染,才是最大、最嚴峻的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