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01:02:30
每經(jīng)編輯 每經(jīng)記者 張喜威 發(fā)自北京
每經(jīng)記者 張喜威 發(fā)自北京
10月31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以下簡稱中金所)發(fā)布了《關于修訂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及其交易細則的通知》和《關于調整5年期國債期貨保證金的通知》,將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最低保證金下調至1.5%,并對梯度交易保證金、梯度持倉限額進行了調整,對大戶持倉制度進行了完善。
最新修訂的《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5年期國債期貨交易細則》將自2014年11月3日起實施。
多位業(yè)內人士對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表示,中金所下調5年期國債期貨的保證金,并對交易細則進行調整,主要是為了增加國債期貨的市場活躍度。至于這次修訂相關規(guī)定的效果,還需進一步觀察,畢竟市場不太可能在降低保證金之后馬上就活躍起來。
國債期貨合約規(guī)則修改/
根據(jù)最新規(guī)定,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最低保證金由此前的2%調整為1.5%,梯度保證金由此前的“2%~3%~5%”調整為“1.5%~2%~3%”。
具體而言,5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合約價值的1.5%,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下旬的前一個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標準為合約價值的2%,交割月份第一個交易日的前一個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標準為合約價值的3%。
與此同時,中金所還將5年期國債合約的每日價格波動限制調整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1.5%,此前為±2%。
此外,最新版的《國債期貨交易細則》還規(guī)定:合約上市首日起,持倉限額為1000手;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下旬的第一個交易日起,持倉限額為600手;交割月份第一個交易日起,持倉限額為300手。此前,上述國債期貨梯度持倉限額標準為“1000手~500手~100手”,執(zhí)行時點與梯度提高保證金的時點一致,但要比調整后早約一旬,分別為“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中旬的第一個交易日”和“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下旬的第一個交易日”。
據(jù)《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了解,以此前標準執(zhí)行,在前兩個階段的持倉限額基本可以滿足客戶持倉需求,但臨近交割月限倉相對較嚴,對交割月合約的流動性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分析認為,這應該是中金所調整限倉額度及執(zhí)行時間的一個重要原因。
利于增強市場活躍度/
實際上,中金所本次對5年期國債期貨交易保證金等事項的調整并非首次。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2日,中金所發(fā)布通知,“5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3%,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4%,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5%?!蓖?2月27日,中金所再次發(fā)布通知,將該貨合約的最低保證金調整為2%,將梯度保證金調整為“2%~3%~5%”。
“可能是擔心風險問題,在本次國債期貨啟動的初期,5年期國債期貨的保證金還是比較高的?!比A南某知名券商高級固定收益研究員對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表示。
“中金所之所以連續(xù)降低保證金標準,應該是為了增加國債期貨交易的市場活躍度。實際上,去年重新開通國債期貨以來,交易一直不是太活躍,主力合約最近幾個月才超過1萬手?!鄙鲜鋈坦潭ㄊ找嫜芯繂T認為,至于這次修訂相關規(guī)定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畢竟市場不太可能在降低保證金之后馬上就活躍起來。當然,這和我國利率市場化的程度也有一定的關系,當前,企業(yè)機構對利率衍生品的參與還不是很積極,而投資者要逐漸認識和參與,也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范為也認為,中金所調低國債期貨保證金標準主要是為了活躍國債期貨市場的交易,完善整個市場的微觀治理結構,提高國債市場的流動性,調高機構的市場參與度。
“國債期貨市場的發(fā)展,對利率市場化的意義也是比較顯著的。此前,機構只能通過做多來賺錢,這樣會導致市場出現(xiàn)過度反應;而有了國債期貨,機構就可以通過做空。此外,企業(yè)、機構還可以通過國債期貨完成套期保值?!狈稙楸硎?,實際上,國債期貨推出后的這段時間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一方面,是制度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近期債券一直處于牛市,收益率一直處于下行階段,這樣國債期貨的需求就會降低;但將來收益率開始上行時,就會做活期貨,尤其是賣空應該會有很大的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