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14 01:49:02
2015年末,萬科、金融街等多家上市公司遭遇密集舉牌,安邦、前海、陽光保險等險資快速進入A股市場。險資密集舉牌上市公司讓不少投資者看得眼花繚亂,同時也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即為何年末時刻各大保險公司竟像有共識一般頻繁舉牌,爭當股東?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左越
在日歷將要跨過2015年時,浩浩蕩蕩的險資大軍突然加足馬力。萬科、金融街等多家上市公司遭遇密集舉牌,安邦、前海、陽光保險等險資快速進入A股市場。
險資密集舉牌上市公司讓不少投資者看得眼花繚亂,同時也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即為何年末時刻各大保險公司竟像有共識一般頻繁舉牌,爭當股東?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一些私募大佬及券商人士,看他們是如何看待目前險資的舉牌潮。
出于對償付能力的考慮
巨潮資產董事長趙公明向記者表示,“險資舉牌的理由一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很可能是出于對償付能力的考慮。在資本一定的情況下,要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進行考量?;诖?,險資會去配置一些收益穩(wěn)定、風險較低的資產。與目前估值較高的股票相比較,藍籌股是一個尚佳的選擇。”
海潤達資本總裁仇天鏑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存在一個“資產配置荒”的問題,從風險的角度考慮,險資只有選擇低估值的大藍籌公司舉牌;另一方面,也可能與企業(yè)年底投資業(yè)績考量有關,舉牌會帶來市場效應,推高股價。
事實上,此前,政策層面上對險資投資股市的相關監(jiān)管有松動跡象。今年7月,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jiān)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保險公司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jiān)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后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同時要求,投資藍籌股票的余額不低于股票投資余額的60%。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對于險資可以投資的藍籌股也提出了相應要求:應當符合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相關規(guī)定,在境內主板發(fā)行上市,市值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且具有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和穩(wěn)定的股息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則表示,保險公司為什么大舉進入資本市場,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首先,今年10月以來,連續(xù)多次的降息導致現在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高收益已經一去不復返,險資必須要通過加大在資本市場上的配置來換取收益;其次,這幾年資本市場發(fā)展得比較快,尤其是出現了一些估值較低、現金流量較好,且每年都有穩(wěn)定分配的品種,這突出表現在金融、房地產板塊當中。所以保險資金,特別是一些險資通過資金久期管理,可以承受較長時間的投資期限,因此會在這類股票上大量配資,從而出現近期頻繁舉牌的情況。
為“保值”選擇藍籌股
一位市場人士還向記者指出,在險資快速進入A股的各種可能性中,應對人民幣短期出現貶值也不容忽視。在這一預期下,相對來說,藍籌股屬于能夠有效抵御風險的資產。
據了解,最近人民幣匯率持續(xù)多日走低受到市場普遍關注。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12月11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358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22個基點,創(chuàng)下近年來的新低。
此外,隨著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的臨近,市場普遍預計美聯(lián)儲加息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可以選擇的“保值”資產卻相對有限,藍籌股成為較好的防御性資產。
不過,仇天鏑認為,“險資通過買入萬科這種防御性資產(來抵御人民幣貶值)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唯一的理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