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7 00:54: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21歲的小王,終于下定決心“逃離”海島。小王是獐子島鎮(zhèn)的鎮(zhèn)民。1月18日,站在大連的港口旁,他動作嫻熟地掐滅一顆煙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那個島,回去了也大概只能干干體力活,小時候的小伙伴10個里有7個都選擇漂在大陸上,不回島,我回去幾乎找不到同齡人一起玩。”
而在離他56海里的獐子島上,他的一位同齡人小劉選擇畢業(yè)后留在島上接手父母經營多年的飯店。
“我一開始準備大干一場,到現(xiàn)在天天睡到十一點,有些蹉跎了……因為每天最多也就一桌客人,”小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考慮夏季旅游期,就說秋冬季,過去每月純利在3萬~5萬元,2015年大概降到2萬元,而休漁或放假回島的1月,本來生意應該紅火,但我已經欠工人薪十天了”。
小劉認為,原因在于島上外地人少了、年輕人少了。
獐子島,位處長山群島的最南端、距離大連市56海里。1月中旬的大連市獐子島上,獐子已無蹤跡。而這座見慣大海驚濤駭浪的北黃海小島,正因島上居民應對老齡化壓力而風雨欲來。
獐子島因流動性相對弱于大陸,其人口比例變化往往更具有影響。
當?shù)亍舵?zhèn)志》記載數(shù)據(jù)顯示,獐子島人口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即呈現(xiàn)“減少型”特征,即進入老年型人口時期。1990年~2000年的10年間,島上的“老齡化”驟然加速,老少比從24.67%升至32.98%。2000年時,島上有21.73%的0~14歲人口,而現(xiàn)在,隨著當年的小孩逐漸長大、接觸到外面世界,“出去讀書的后生們十之有七不再回來”。
劉邵華(化名),54歲,獐子島本地人,在碼頭附近經營一家賓館,對但對小島的現(xiàn)狀備感憂慮,“年輕人,出去了便不再回來;老的,出去了也不再回來;來打工的外地人越來越少;這個島,不知道以后怎么辦”。
與內陸老齡化村鎮(zhèn)不同,獐子島的衰老與外來人口的流出糾結在一起,讓本不好應對的麻煩又“橫生枝節(jié)”。
曹云彩(化名),在東獐子村附近經營一家售賣煙酒零食的小賣鋪,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幾年前,那邊坡上的房子都住滿外地來打工的人,現(xiàn)在很多都空起來了,租不出去?!?/p>
對此深有體會的是在島上經營蔬菜生意的田華(化名)說,“2013年,我拉滿滿一微型車的菜,一天就能賣完,一年純收入在5萬元,現(xiàn)在一車菜三天也賣不完,因為菜爛了還要扔”。說及原因,她說,“還不是島上人少多了唄!”
島上的人在逐漸老去,外來的打工人員也在流失,而連續(xù)兩年獐子島因經營狀況不佳,導致島民股權收益分紅減少,更讓焦慮氣氛在島上彌漫。
“說實話,我們是島民、漁民,我們卻沒有自己的一片海,趕海不被允許?!币晃绘?zhèn)民告訴記者,“獐子島的海域都由獐子島集團經營,我們并不能像農民那樣,擁有承包地,或像其他島上的集體組織成員那樣,分到一塊承包海域來打理或經營,能拿到的,就是獐子島集團給我們的股權分紅收益,2013年和2014年,這個收益是每人每年1440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海域使用管理法》發(fā)現(xiàn),2002年1月1日以前已經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的養(yǎng)殖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區(qū)劃的,經當?shù)乜h級人民政府核準,可以將海域使用權確定給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由該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用于養(yǎng)殖生產。
而獐子島集團的前身為集體企業(yè)“大連獐子島漁業(yè)集團公司”時,即已經算作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獐子島養(yǎng)殖用海。
而在記者獲得的一份獐子島鎮(zhèn)2015年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文件中,清楚列明完成10832萬元的海域使用金征收工作,按照遼寧省制定的對開放式養(yǎng)殖用海每公頃不少于0.045萬元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標準,換算之后獐子島鎮(zhèn)在2015年征收了約合330余萬畝海域的使用金,而這個面積,也基本等同于此前獐子島集團在其年報中所披露的海域數(shù)目。
“倘若無??梢溃依狭酥髸x開這里,去大城市里打工,”一位年過半百的鎮(zhèn)民在記者離去之前這樣表述,“只是,我除了懂海上的事兒,這陸上的事兒,我這半輩子都沒弄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