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6-12-08 08:11:37
當地時間7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發(fā)言人賈森·米勒表示,艾奧瓦州州長特里·布蘭斯塔德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與中國打交道,被認為是對華友好的美國政界人士之一。據美國媒體報道,布蘭斯塔德本人已經接受這個提名。
當地時間7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發(fā)言人賈森·米勒表示,艾奧瓦州州長特里·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與中國打交道,被認為是對華友好的美國政界人士之一。據美國媒體報道,布蘭斯塔德本人已經接受這個提名。
【最年輕、最持久州長】
艾奧瓦州地處美國腹地,是全美最大的玉米、大豆、豬肉產地,算得上美國糧倉之一。“農家子弟”布蘭斯塔德生在艾奧瓦、長在艾奧瓦,27歲就步入艾奧瓦政壇。
36歲時,布蘭斯塔德首次當選艾奧瓦州州長,是當時美國最年輕的州長。
1983年至1999年,布蘭斯塔德連續(xù)在州長位置上干了16年。相隔十余年,他再度出山,又贏得州長選舉,自2011年任職至今,累計執(zhí)政艾奧瓦已20余載,是美國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州長。
今年11月17日,布蘭斯塔德剛剛度過了自己的70歲生日,與特朗普同齡。
其實,布蘭斯塔德早就是特朗普的屬意人選。
早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就曾在艾奧瓦州造勢活動中,稱贊這位共和黨州長懂貿易、與中國打過交道。特朗普勝選后,包括艾奧瓦州當地媒體在內的美國主流媒體,就預測他是未來駐華大使的人選。
盤點布蘭斯塔德履歷,兩點最突出:
一,深耕艾奧瓦州一輩子;
二,屬于最早一批與中國打交道的美國地方官。
【與中國打了30年交道】
艾奧瓦州、艾奧瓦人與中國頗有緣分,是中美兩國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地方交流的一個代表。這也促成了布蘭斯塔德與中國的接觸、對中國的了解。他還與中國領導人有多次會面。
早在1983年,艾奧瓦州就與中國河北省結成友好州省關系。
1984年,布蘭斯塔德作為州長攜妻子應邀訪問河北省,受到熱情接待。
1985年,當時還在河北省正定縣工作的習近平率團首次訪問艾奧瓦州,并在馬斯卡廷市民德沃切克家中住過兩晚,同當地民眾結下真摯情誼。也是在艾奧瓦的這段日子,習近平同布蘭斯塔德首次見面。
2012年初,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又訪問艾奧瓦州,雙方再度見面。其間,習近平到馬斯卡廷故地重游。老房東德沃切克夫人對他說,“您也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中國朋友。盡管之前對中國人民存有疑慮,但和您相處后,我們對中國人民的一些負面看法隨之消失了。”
2012年2月15日,習近平在美國馬斯卡廷與老朋友茶聚。習近平在前艾奧瓦州友好省州委員會委員蘭蒂夫人的家中回憶1985年訪問該地時的情景。這是習近平與當年參與接待的老朋友們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2012年6月3日,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美國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率領的友好代表團。(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2015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并發(fā)表演講。布蘭斯塔德也專程前往參會。
在習主席訪美前,布蘭斯塔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自艾奧瓦州與中國河北省結成友好州省關系以來,艾奧瓦州與中國在經貿、教育、醫(yī)療、體育等多領域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
采訪當天,布蘭斯塔德特意將兩張照片擺在身旁。“這兩張照片,一張是2012年2月15日習近平以中國國家副主席身份到訪這間辦公室時與我們夫婦的合影,另一張是1985年我與習近平及其代表團成員在同一間辦公室里的合影,對此我真的很驕傲。”
2015年8月10日,布蘭斯塔德在其辦公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關建武攝)
他說,這間州長辦公室現在幾乎每周都會接待來自中國的客人,“通過這些交流,兩地人民增進了友誼,拉近了關系,我們相互尊重”。
當時,對美國總統選舉中一些競選人主張對中國采取對抗立場的言論,布蘭斯塔德說,秉承合作的精神才符合兩國互利共贏的目標,“希望下一屆美國總統能帶給兩國更多經貿合作,而不是對抗”。
【愛用中國成語】
在艾奧瓦州華人協會執(zhí)行會長燕曉哲看來,布蘭斯塔德幾十年來與中國各界的交往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奠定了扎實的信任基礎,他本人也和當地的華人社區(qū)相當親善。
燕曉哲與布蘭斯塔德合影
就在上月20日,艾奧瓦州華人協會評選2016州年度人物時,就將華人成就獎頒給了布蘭斯塔德。
燕曉哲說,布蘭斯塔德愛引用中國成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還特別欣賞中文里“危機”這個詞的意涵。
他說,在諸多場合,布蘭斯塔德都講過,中美兩國交往中分歧不可避免,要從雙方共同點出發(f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因為危險與機會并存。只有求同存異,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