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2 00:36:17
進入2017年以來,港股市場可以說是讓投資者充滿驚喜的一個市場,恒生指數不僅拿下24000點的關口,而且一舉突破了去年9月份的階段高點。反觀上證指數,雖然在一季度中也是穩(wěn)中有升,但是整體漲幅還是要稍遜一籌。
不過雖說如此,A股市場活躍的題材和板塊依然層出不窮。“我自己個人判斷,今年的權益市場要比2016年機會來得更多一些,或者說比去年的權益市場要好。年初到年末市場主要指數應該是一個震蕩或者小幅正收益的態(tài)勢,當然中間有起伏。”天弘基金總經理助理陳勤說道。二季度周期和消費間的切換是重要機會
之所有會有這樣的判斷基調,陳勤認為,“今年整體的宏觀形勢是一個偏緊的貨幣,寬財政,緊信用的一年。在這個大的宏觀環(huán)境下,從過往歷史經驗看,在大類資產方面,債市今年機會相對比較小一些;另外,權益想來一個大牛市也不容易,即指數出現(xiàn)特別大的漲幅也不太容易。”
而如果指數大概率維持區(qū)間運行,那么對于機會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市場上也不乏一些熱點板塊,但從過往來看,真正要踩到點上還是需要一定的功力。
陳勤也指出,今年把握好藍籌和成長之間的切換、周期和消費之間的切換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
“一方面我覺得藍籌是有托底的;另一方面,中小創(chuàng)估值雖然還在下行通道,但畢竟比以前回調了很多,整體下行空間不大。而且其中一些優(yōu)質的個股還會用較快的盈利增速來進一步消化已經下降的估值,可能到下半年的機會會更大一些。”
另外,再從近一些的時點來看,“到二季度,大家可能會從周期類切換到成長或者是消費等這些,或者是其他防御類。特別是我們看到今年7、8月份通脹在年內一季度下行后有可能會重新回升,在那個點可能去配置一些消費類、包括通脹這些相對來說會更合適一些,或者說機會更大一些。”陳勤進一步說道。從生命周期看估值
顯然,不管是對于行業(yè)還是板塊,要踩準點已非易事,而具體到個股的選擇上,想選好股則更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是在目前市場整體估值回歸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對于一些小票的選擇,可能就不同于過往的發(fā)揮想象力。
對此,陳勤也亮出了自己的選股方式。他表示,我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一般是通過一些量化指標進行初篩(財務和估值),然后再通過基本面的研究,這其中包括公司所在行業(yè)的空間和成長性,公司盈利能力和收入利潤成長性、公司產品的升級換代能否使得它的利潤率或估值有所提升等方面。
“我們看到中國不少的上市公司,在面臨國內國外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中,能夠使產品不斷的升級換代,甚至做了很多進口替代,甚至能夠從原來的一個區(qū)域的公司變成在整個國際行業(yè)里占有比較大份額的這么一家公司。我覺得這一類公司是比較值得長期去持有,而且我也相信市場能夠逐漸認識到它的價值的提升。”
至于談到估值,陳勤則表示,“對于一些傳統(tǒng)行業(yè),為什么很多是從成長型企業(yè)變成了一個相對來說成熟的企業(yè),從公司的生命周期或者產品周期來講,從初級階段到高速成長階段,從成長階段進入成熟階段,再進入成熟后周期階段。這時候,首先,如果說行業(yè)增速開始從高速進入平緩,再進入相對低速增長,行業(yè)整體的估值水平會隨之下行;其次,你在行業(yè)里的市場占有率是否達到了相對比較高的位置,如果是,同時這個行業(yè)不能繼續(xù)維持比較快速的增長,那么市場給它的估值也可能要往下走。”
不過,“這個時候如果它能夠擴展到一個新的領域,這個新領域的空間可能和它原有的空間一樣很大,或者說也是一個比較大體量的空間,同時它又能證明在這個新領域里也能比較成功,那我覺得市場又會給它一個估值的提升;再次,如果確實行業(yè)和公司的收入利潤增長進入了平穩(wěn)期,也無法通過進入新的領域或產品結構提升帶來增速的提升,則市場更關注公司的低估值及高股息率與其他大類資產比較帶來的投資機會。”陳勤進一步指出。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