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2 14:34:40
在香港地區(qū),TVB依舊是“都在看”的電視業(yè)龍頭。但曾“看著TVB長大的”內地觀眾們,對TVB的熱切卻已不復往昔。如今,我們在看TVB新劇時,卻難免引來很多人的無奈感嘆:這已不是記憶中的TVB,沒有了曾經的輝煌,未來TVB還能行嗎?帶著對過往的感慨和對未來的疑問,每經影視記者深入TVB總部,對TVB集團CEO、執(zhí)行董事李寶安和TVB副總經理杜之克進行了獨家專訪……
每經編輯 丁舟洋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隨著2017年暑期檔的接近尾聲,除了精彩紛呈的熱播劇外,我們無論在電視臺還是網絡平臺都能看到一些經典劇目的重播,其中,《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創(chuàng)世紀》《尋秦記》《鹿鼎記》……這些TVB劇目,尤其讓人懷舊。經典可以超越,但卻擁有不可替代的時代烙印,因為我們總是對陪伴自己成長的東西情有獨鐘。
然而如今,我們在看TVB新劇時,卻難免引來很多人的無奈感嘆:這已不是記憶中的TVB,沒有了曾經的輝煌,未來TVB還能行嗎?帶著對過往的感慨和對未來的疑問,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深入TVB總部,對TVB集團CEO、執(zhí)行董事李寶安和TVB副總經理杜之克進行了獨家專訪。
出租車停靠在TVB電視城大門前,從銅鑼灣到將軍澳18公里車程一直默默不語的司機師傅終于忍不住開口:“你們去TVB?。坎诲e啊,香港人都看TVB。”
在香港地區(qū),TVB依舊是“都在看”的電視業(yè)龍頭。但曾“看著TVB長大的”內地觀眾們,對TVB的熱切卻已不復往昔。雖然已過立秋時分,嶺南仍是一片暑氣,燦爛驕陽下,TVB大樓前“邁向50”的標識鮮明。
▲TVB大樓(張建攝影)
今年,是TVB成立50周年,“大壽星”的心情卻并不輕松。收入連續(xù)兩年下滑、廣告業(yè)務大幅縮水、觀眾流失,傳統(tǒng)媒體近年來承受的所有壓力和困境,TVB均無一例外的承受著。
走進TVB總部,會議室里掛著TVB成立以來幾張寶貴的大合照,最早的一張是黑白的。由已故電視大亨邵逸夫等人在1967年創(chuàng)辦的電視娛樂帝國,輝煌猶在眼前:那些紅透華語圈的電視劇、那些起家于TVB的當今影視大咖劉德華、周星馳、徐克、王家衛(wèi)、周潤發(fā)……
▲杜之克(左)、李寶安(中)接受每經記者采訪(張建攝影)
1、全產業(yè)鏈模式的興與憂
全世界都再難找出第二家TVB模式的電視臺,就是“把關于生產電視內容的全行業(yè)都放進了一個公司里來運作。”這種如航空母艦一般的全產業(yè)鏈模式,引領TVB步入輝煌,而大船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之大也可想而知。
每經影視: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TVB電視劇的經典臺詞,“做人最要緊的是開心”、“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齊齊整整”,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很喜歡的TVB電視劇。在電視劇制作方面,TVB的成功經驗是什么?在激烈的傳媒競爭中,TVB集團為何屹立不倒?
李寶安:TVB有幾方面跟別人不同。第一,非常專注的做與電視相關的這一件事,其他的領域都不做。第二,非常專注的做粵語地區(qū)文化相關的電視節(jié)目和影視劇,其他的比如像好萊塢風格的那種影視作品我們也不做。這就是我們的兩個專注。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特點,是全世界范圍內都罕見的。那就是我們的電視臺擁有制作影視類產品的全產業(yè)鏈,我們有能力自己生產大量的電視節(jié)目,包括新聞、綜藝、電視劇等。在香港,我們基本的頻道有五條,包括翡翠臺1、針對年輕人的翡翠2臺、24小時的新聞臺、24小時的財經臺以及一個英文頻道。
所以我們的制作量很大。我們有自己完備的生產體系和流程,我們也簽了很多藝人。
杜之克:TVB50年來做的比較好,都是我們能把握、控制自己的制作和發(fā)行能力。這種方式當然也有它的好處和壞處。但總體來說,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我們做內容不求于他人,不管香港地區(qū)市場還是其他市場,面對不同的競爭我們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有效反應。
▲李寶安(左)、杜之克(右)(張建攝影)
每經影視:為什么近年來TVB電視劇影響力,不如上世紀90年代了?
杜之克:這就是上述模式不太好的一方面。我先說背景吧,當TVB開始把電視劇整個工業(yè)的流程和人才配備到公司里來操作時,當時全亞洲大多地方都還沒把電視劇的工業(yè)規(guī)格做起來,TVB起步早,占據了先發(fā)優(yōu)勢。
后來其他各地都發(fā)展了自己的影視產業(yè),而且和香港比起來,其他市場都大得多,比如內地的影視產業(yè),一旦把工業(yè)基礎做起來以后,在廣闊的受眾市場空間中成長速度就會非常快。所以我們的影響力單從競爭環(huán)境來講,就有一定的變化。
而且后來者用的都是當下最先進的設備和流程,一開始就沒有包袱??蒚VB用的整套體系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立起來的,當時非常先進,到現(xiàn)在有些已經被時代淘汰了。所以我們過去三年有一個很大的動作,就是提升內部質量。把我們的制作基礎優(yōu)化到市場先進的標準,并夯實我們的人才庫,才能把我們有港劇特色的內容產品在市場上爭一席之位。
過去一年,我們還和騰訊、愛奇藝、優(yōu)酷土豆合作,將制作規(guī)格和對每部劇的投資規(guī)模進一步提升。所以這就是器材、流程、制作預算的提升,所有的提升加起來,未來一兩年之內TVB電視劇的面貌會有大幅改觀。
2、演藝圈黃埔軍校的聚與散
外界總流傳著TVB全經紀約藝人工作強度大、收入不高、藝人出走的傳聞。但實際上TVB的培養(yǎng)機制對新人仍有吸引力,而大明星的離開,TVB將其視作是一種自然而良性的循環(huán)。
每經影視:您剛說到的TVB有一套完備的人才配置,TVB就像一座藝人的黃埔軍校,培養(yǎng)出來以后,如何留下藝人?流失了怎么辦?
李寶安:藝人衡量要不要留下來,主要看兩個因素。第一是收入,第二是未來的發(fā)展前景。為什么藝人愿意待在TVB,是因為他們知道幾年之后可能會從nobody變成somebody。如果看不到未來發(fā)展機會,那只要有更高的工資,他馬上就跑掉了。
所以我們非常注重給新人機會,最近我們有幾個影視劇《不懂撒嬌的女人》《盲俠大律師》,給藝人機會,提升他們的知名度和職業(yè)空間。
▲《盲俠大律師》豆瓣評分7.9分
每經影視:如果他們已經變成大明星了,怎么辦?還能留下來嗎?
李寶安:老實說,這就很難留了。TVB也培養(yǎng)了很多變成大明星的藝人,他們變成大明星以后很多都選擇去外面發(fā)展,這是擋不住的。
但是大家都開心嘛。他們進來和我們一起工作幾年,我們彼此成就,做出成功的影視劇,他們也因此獲得成功。雖然他們要離開了,但正因為他們的成功,帶來一種示范效應,可以吸引跟多人來。所以這個模式是不變的。
每經影視:很多觀眾反饋,TVB的職業(yè)劇是他們喜歡的。在職業(yè)劇方面,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杜之克:職業(yè)劇是過去20年,TVB的一個特色,我們有非常多、不同職業(yè)背景的電視劇,關于法律的、醫(yī)生的、警察的等等。在香港我們拍職業(yè)劇的創(chuàng)作自由度比較大,只要我們能找到這個職業(yè)的專業(yè)人士襄助,一起來完成研究題材和開發(fā)劇本上的專業(yè)問題,那就是可以做出來的。
其次,對于TVB的職業(yè)劇而言,無論哪個職業(yè),都只是一種背景,會講專業(yè)相關的內容但不會將重點放在這上面。核心還是關于不同的背景里人的故事,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面臨不同的問題,從而產生戲劇的元素。
3、振興之路的甘與苦
內容自產自銷、收入主要依靠廣告,這依然是TVB目前的商業(yè)模式。2016年TVB全年廣告收益為27億港幣(約合人民幣23億元),而同年湖南衛(wèi)視僅《快樂大本營》的冠名權就賣了7億元人民幣。近三年,是TVB最艱難的時光。作為TVB的股東代表方,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曾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在南亞甚至全球范圍內,粵語人群仍有穩(wěn)定而廣闊的市場,TVB并不完全追求在內地市場的全域競逐。進一步明確其粵語文化內容生產商的角色,仍將是TVB的擅長和專注。
每經影視:從財報上看,2013年~2016年收入連年下滑。今年是TVB成立的第50周年,對振興TVB有什么想法?
李寶安:過去幾年,香港經濟大環(huán)境不景氣,零售業(yè)和廣告業(yè)均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縮水,實實在在的波及到了我們的業(yè)績。因為做電視的原理就好像航空公司,滿倉或只賣出3、4張機票,其成本都是差不多的。所以當收入下滑的時候,整體業(yè)績壓力就很大了。
另外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媒體造成了很多沖擊,這是無法回避的。TVB面臨和所有傳統(tǒng)媒體一樣的焦慮:“傳統(tǒng)媒體會被互聯(lián)網取代嗎?”我的答案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一定會被取代。不改變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我們也要適應這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趨勢,進行變革。從2014年開始,我們開始構建自己的互聯(lián)網新媒體平臺。我們做了OTT(編者注:“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lián)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的布局,觀眾可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以任何價位(付費或免費)、觀看我們的任何內容。把我們的用戶體驗提升到了和互聯(lián)網一樣的便捷程度。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觀眾數量提升了10%。
另外我們也推出了TVB自己的社交娛樂App,觀眾在上面玩小游戲、和藝人互動,我們幫廣告客戶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定制化的營銷和推廣。
▲TVB大門(張建攝影)
每經影視:搭建新平臺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這期間業(yè)績的壓力就更大了。
李寶安:我們盡量把投資回報的時間縮短,但這個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犧牲掉一些眼前利益。我們要付出這個犧牲。好在我們的股東也支持我們做這些變革。
我們?yōu)榻ㄔO綜合網絡平臺做了三年的工作,已經基本完備了,明年開始我們就將進入新一個層次的發(fā)展。所以這三年是最辛苦的三年。
2015年年初,內地公司華人文化開始投資TVB,他們也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他們看的市場更宏觀,也給我們帶來很多資源,而且大家在大方向上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有了股東的鼓勵,我們更加有信心、有決心來做這些轉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