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9 21:54:01
近日,2017年藝術品市場的秋拍數據出爐。數據顯示,藝術品成交均價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約38.8萬元/件;瓷雜市場成為了資金青睞的板塊;與此同時,海外市場的“戰(zhàn)后及當代藝術”也備受關注。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心田
每經記者 王心田 每經編輯 肖鴻月
近期,滬指接連走出十一連陽、七連陽,A股市場呈現出“牛市”的氣息。作為投資市場重要組成的藝術品市場,似乎也同樣展現出回升的氣象——剛剛結束的2017年秋拍,就有許多驚喜呈現給我們。
如今,藝術品投資已不再是投資者盲目購買,理性購藏已經是未來趨勢。那么,剛剛過去的2017年,大資金在何處聚集?哪些藏品受到追捧?什么板塊更受青睞?2018年的藝術品市場是否回暖可期?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2017年秋季)》(以下簡稱《報告》)新鮮出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仔細翻閱了這份報告,為大家梳理了幾大看點。
作為投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品市場同樣存在著買方市場、賣方市場的博弈——拍賣行需要客觀地分析,來摸準市場買家的購藏需求,從而征集更多符合市場的拍品;作為藝術品投資者,更需要理性地看待市場趨勢,關注大資金流向。
《報告》顯示,2017全年,中國境內藝術品拍賣成交數量184002件,同比下降0.86%;成交額約為642.84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24.88%。其中,2017年秋,中國境內藝術品拍賣成交數量98722件,同比下降3.9%,且成交數量自2013年秋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383.16億元人民幣,為近五年最高,同比增長36.8%。此外,藝術品成交均價也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約38.8萬元/件,打破了2017年春拍剛剛創(chuàng)造的31.5萬元/件的紀錄。
另一方面,2017年藝術品市場誕生了多件過億拍品,億元拍品數量增長明顯,引發(fā)了“二八效應”(20%生貨占據80%成交額)。由此可見,拍賣行近年來實行的“縮量增質”的策略成效顯著,也說明市場愈發(fā)向高質量的拍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fā)現,大資金紛紛盤踞在精品區(qū),相當數量的普通藝術品流拍,無人問津。這似乎也給投資者帶來一個藏購的信號,那就是手中握著的藝術品似乎不在量的多少,而需要盡量把量的優(yōu)勢轉化成精品的優(yōu)勢。
那么,2017年秋拍市場上,中國書畫各個板塊哪些畫家的拍品更受市場追捧?來看看畫家作品入圍各個板塊的TOP20情況:
跟股票投資一樣,抓住熱點板塊,投資收益的概率才更大。藝術品投資的周期往往更長,所以資金的投向也需要在板塊選擇上下功夫。
2017年秋拍中,瓷器雜項品類的成交額,首次超過中國書畫品類,成為本季度份額占比最高的品類。眾所周知,中國書畫類、瓷器雜項類是拍賣市場的兩個大項。本次秋拍瓷器雜項品類、中國書畫品類,分別占據市場44.37%、40.37%;而現代當代藝術品類的市場規(guī)模則進一步縮減,降至8.95%,同比下降2.01%。
業(yè)內分析稱,這樣的板塊轉換是由于瓷雜拍賣市場日漸成熟,且瓷雜市場的體量比書畫市場大;同時,中國書畫品類在拍賣領域開發(fā)較早,已有飽和趨勢,且部分拍品已進入藏家手中沉淀,短時間內不會再次出現在市場上。
所以,從各板塊成交的走勢圖來看,瓷雜板塊拍品在成交上,上升趨勢明顯;而中國書畫板塊的成交占比,已連續(xù)三年下降。
具體來看,瓷雜板塊拍品50萬元以下的成交量,比2016年同期提升約14%;50萬~100萬元、100萬~500萬元、500萬~1000萬元、1000萬~5000萬元,提升幅度均超過50%,且呈遞增趨勢。其中,1000萬~5000萬元的拍品成交量,提升幅度高達25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2016年秋未有億元拍品成交,2017年秋則有4件拍品超過億元。其中,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44億元的成交價,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此外,瓷雜板塊在海外拍賣市場的表現同樣亮眼。2017亞洲藝術拍賣市場上,中國瓷器雜項板塊表現突出。綜合佳士得、蘇富比該板塊的情況來看,中國瓷器雜項拍品共斬獲1.749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該板塊青銅器在佳士得的成交率高達81.8%。其中,亞矣方鼎成交價高達2209.7萬元人民幣。此外,清乾隆時期的“黃地綠彩青花纏枝花卉紋荸薺瓶”溢價15倍,最終以92萬美元落槌,成交價約合763萬元人民幣??梢哉f,瓷雜板塊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的行情已越發(fā)火熱,受到市場青睞。
如今,藝術品的藏購早已打破了區(qū)域局限,藏家可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拍賣,不必親臨現場、委托人、電話委托等方式。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藏家的視野也更加寬廣,不僅關注國內拍賣市場動向,也會關注國外市場的拍品。
2017年秋拍,西方拍賣市場呈現回暖態(tài)勢,秋季倫敦及紐約的佳士得、蘇富比的印象派及現代派藝術、當代及戰(zhàn)后藝術市場,表現突飛猛進,這兩個板塊成交額分別達8.81億美元、17.6億美元高價,均達到近九年最高水平。
其中,紐約佳士得“戰(zhàn)后及當代藝術”夜場中,達芬奇《救世主》(Salvator Mundi)以咨詢價上拍,7000萬美元起拍,成交價高達4.5億美元,約合29.57億元人民幣,刷新了全球藝術品拍賣紀錄,成為本年度最受矚目的藝術事件。
具體來說,相比印象派和現代派藝術,當代及戰(zhàn)后藝術更受青睞,成交額大幅提升。超過2014~2016歷年秋拍成交額,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當代及戰(zhàn)后藝術的成交額占比,逐年拉開差距。其中,當代及戰(zhàn)后藝術板塊所占比例較高,且這一走向日趨穩(wěn)定。
從2017年的市場現象來看,據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AMMA)藝術品市場信心度調查,60%以上的被調研者認為,2018年經濟市場向好,藝術品市場價格平穩(wěn),是收藏的好時機。
指數還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信心指數比上季度高56點,足見2017年秋季拍賣確實為市場注入了強勁的信心,調研者普遍對市場看好。
同時,《報告》對2018年一季度的市場做了預判,2018年一季度,市場39.86%上升走勢,35.71%走勢維持不變。從短期來看,在國際、國內經濟環(huán)境及藝術品市場不發(fā)生巨大波動因素的前提下,2018年春季拍賣成交額將以高于12%的速度增長(同比),達到近幾年春季拍賣的峰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