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6 00:00:45
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在回應媒體關于化肥的問題時表示,糧食增產,化肥也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學家們測算過,種子的增產作用是第一位的”。韓長賦還透露,2016年我國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2017 年化肥使用量負增長,提前三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每經編輯 顧杰
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圖片來源:CFP)
每經實習記者 顧杰 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文多
3月5日上午,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開啟。有記者向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提問: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有人說我們的糧食增產是化肥“喂”出來的……農業(yè)部將從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對此,韓長賦回應道:“這是一個難題,但是我實話實說,我想用三句話來回答你的問題。”
那么,這是韓長賦用了哪三句話回應呢?
“第一句話,我國糧食確實是連年豐收,而且登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韓長賦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的糧食連續(xù)5年穩(wěn)定在1.2萬億斤的臺階上,應該說這是一個很高的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到,五年來,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萬億斤。
韓長賦接著指出:“第二句話,你說的問題,化肥確實是對糧食的增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不能說是化肥‘喂’出來的。”韓長賦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糧食產量從當年的6000億斤,達到了今天的1.2萬億斤,連續(xù)登了6個千億斤臺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韓長賦表示,在增產的科技要素當中,良種化、農機化、水利化,諸因素發(fā)揮著作用,化肥也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學家們測算過,種子的增產作用是第一位的。”
“第三句話,我們的化肥確實用得多,要減量。”韓長賦坦言,化肥和農藥施多了,一方面增加生產成本,另外一方面確實對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要研究減量,提高肥效藥效,減量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農業(yè)部曾印發(fā)兩份文件,分別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農藥的過量使用,不僅造成生產成本增加,也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實現農藥減量控害,十分必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6年3月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曾明確提出,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友好型農業(yè)。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高效施用。
對此,韓長賦向記者表示,2016年我國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2017年化肥使用量負增長,提前三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針對今后的工作重點,韓長賦表示,下一步農業(yè)部門要大力地推進農業(yè)的綠色發(fā)展,繼續(xù)推進化肥農藥的減量和提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