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3 20:29:31
猶記得創(chuàng)業(yè)板問世初期就趕上的那波高光時刻,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創(chuàng)業(yè)板的“造富效應”,一時間跟進的投資人趨之若鶩。這也使得眾多機構在2010年~2011年紛紛重金嘗試私募股權投資,不過到了2017年~2018年,大量基金就有了退出的壓力。而S基金就成了機構持股有效退出的方式之一。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昨日(10月22日)的A股市場令人振奮,創(chuàng)業(yè)板單日逾5%的漲幅成為當日上攻最強板塊,盡管今日(10月23日)步入微調,但這片熱土的“彈性”似乎再次勾起了投資者的欲望。
在創(chuàng)投領域,早年間圍繞創(chuàng)業(yè)板紅利跟進的私募股權基金已陸續(xù)開始清算,這也催生了機構布局Secondary基金(私募基金二手份額轉讓交易的基金,以下簡稱S基金)的接盤欲望。
有分析指出,在政策托底的背景下,部分投資組合有望增厚收益,為部分LP、GP轉手基金份額創(chuàng)造了良好時機,但目前行業(yè)內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仍有待優(yōu)化和改進。
提起創(chuàng)業(yè)板,“資深玩家”或許不會忘記其問世初期就趕上的那波高光時刻。而給予相關企業(yè)資金支持的創(chuàng)投機構和財富公司,也因搭上了那波快車而賺得盆滿缽滿。
公開信息統計顯示,自2009年7月IPO重啟至2011年7月,先后有292家具有PE背景的公司成功上市,觸及283家PE機構,累計投資160.2億元。彼時,PE機構經過分紅及減持已取得實際收益144.2億元,占比初始投資近90%,即已基本收回本錢;PE的持股市值尚有約1233.5億元,將前述兩者相加,PE的全體報答為1377.7億元,浮盈高達760%。
由于彼時大家看到了創(chuàng)業(yè)板的“造富效應”,一時間跟進的投資人趨之若鶩。這也導致眾多投資機構在2010年和2011年間紛紛重金嘗試私募股權投資,高科技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則成為了他們的必選項。
不過,由于國內大部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期限一般約定在七年左右,這也使得2017年~2018年大量基金有退出的壓力。即便基金管理人同LP之間可以通過協商延長期限,但在特定的市場環(huán)境下,有些投資人急于“落袋為安”,所以部分經營欠佳的投資機構難以盡快兌現收益。
某創(chuàng)投機構投資部人士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現在找上門來的LP,多半是由于自身或企業(yè)流動性緊張,他們的訴求很直接也很明確——“就是要錢,哪怕只給他們兌現本金也好。”該人士坦言,只不過作為管理者,投資組合中,項目的實際退出時間并不統一,“我們也需要時間回籠資金。”據他介紹,體會到部分LP的心情,他會幫助LP或讓LP自行尋找其他投資人轉讓這部分基金份額。
上述提及的份額轉讓形式正是S基金要做的事情之一。對于該種基金的操作分類,深圳市創(chuàng)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創(chuàng)業(yè)投資發(fā)展研究中心邢治斌表示,一種是對部分LP的基金份額進行轉讓;一種是直接接手投資組合的底層資產;還有一種就是整個基金打包出售給承接方。
但不管是哪種形式,今年以來創(chuàng)投界的交投冷清和退出困境,已經使得很多LP面臨流動性緊缺的尷尬。通過出手基金份額變現就成了目前較為普遍的LP訴求,這也催生了市場的供給需求,S基金適時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之中。
盡管作為機構持股有效退出的方式之一,S基金早在國外運行成熟,但在國內市場卻很小眾。據復航資本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上半年,整個一級市場的資管規(guī)模已經超過9萬億元,但其中已經募集完成的S基金規(guī)模還不到300億元。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PE二級交易的生態(tài)尚不夠成熟,主要原因來自于“信息不對稱”。
最大的障礙或在于買方和賣方之間的需求鴻溝在拉大。據記者了解,即便投資人有接手需求,也很難在眾多的投資組合中找到適合的基金份額。很多投資組合的底層資產并不公開,在實際操作中,買方和賣方難以實現溝通對接使得部分優(yōu)質份額的轉讓徹底“擱淺”。
即便是找到了歸屬,在實際詢價撮合交易過程中也是眾口難調。記者還發(fā)現,由于買家對資產的估值往往要重估,就會涉及與所投項目公司開展盡調,來深度了解項目運營情況及企業(yè)利潤增速。但這一工作已經在基金早期投資時做過,接手人再次提出的盡調要求往往不被企業(yè)采納,造成擬接手方難以作出準確判斷而放棄接手。
即便完成盡調,對接手基金份額的投資人而言,價格又成了雙方需要擺在臺面上的問題。邢治斌表示,在實際成交的業(yè)務中,往往都是“折價”交易。“買方一般有一整套完整的估值體系,通常會要求在原LP項目估值的基礎上打一定的折扣。”在他看來,S基金似乎更像一個買方主導的市場,“因為買方知道賣方非常急于出手變現,所以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邢治斌說道。
事實上,對于轉讓基金份額這件事,需要協調好買方、賣方LP、和基金管理人的關系?!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I方與賣方LP的交易往往需要基金管理人的配合,買方需要對基金的運營情況、資產情況等進行詳細了解,如果賣方LP與基金管理人關系不融洽,往往會導致基金管理人不配合買方的盡調。
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如果主動對接買方的話,在跟賣方LP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交易的推進相對容易一些。有些基金在募資的初期,選定LP的標準就是看重其規(guī)模和穩(wěn)定性。而突如其來的LP更換,往往會讓管理人猝不及防。“有些管理人也希望只對自己熟知的LP負責,往往不愿意公開自己的投資組合,所以在外部LP進駐時,他們往往心存疑慮。當原LP、擬進新LP和管理人三者之間意見發(fā)生分歧時,轉讓也會受到阻礙。”邢治斌坦言。
但不管怎樣,至少二手份額交易的初衷是來自于賣方的流動性需求,這已是業(yè)界目前較為普遍的共識。記者據多家參與S基金業(yè)務的機構了解到,二手份額交易成交的案例還相對較少,但從已成交的案例回溯,業(yè)務推進依然十分順暢。邢治斌表示,其實在現有待轉讓的基金份額中,有很多項目是非常值得繼續(xù)跟進的,“這來源于部分母基金已有的信息沉淀和資產覆蓋寬度,只要雙方能夠洽談順利,新LP其實可以低成本從原LP那里篩選出非常好的標的。”
事實上,對比買家來說,賣家對于資產的認知度相對比買家低,缺乏對底層資產估值水分的認知,除了特別急的流動性需求以外,他們很難去接受折價轉讓這一選擇。在沒有合理定價體系的情況下,流通的資產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多位機構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總的定價邏輯是,先對底層資產項目進行估值,再把每一個項目估值總計求和,按照當前LP所持份額的比例,算出理論上的權益估值。其中,根據底層情況不同的階段,已上市企業(yè)會根據股價來衡量;掛牌新三板或Pre-IPO的項目,參考的是上市公司同行業(yè)企業(yè)市盈率,再根據實際經營狀況預估。如果是再早期一點的項目,就按照企業(yè)最新一輪估值進行核算。如果再往前推,那么實際投資的本金就將作為估值參考。
但需注意的是,由于不同LP對待項目的研判標準不一樣,尤其等到新LP接手之后,對原項目的實質性管理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天津某政府引導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底層資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原先投資者跟項目交易的情況、對賭的情況都有必要事先了解清楚,“否則這些隱形的成本將變成不可預測的風險”。
在該人士看來,對于部分有實力的GP而言,可以嘗試設立自己的S基金,即作為承擔機構自身基金份額的轉手需求,做內部FOF。他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依托自有的資金來源渠道和品牌效力去募資,同時對接的是“自己人”。“這樣可以規(guī)避很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為對外人而言,底層資產的公開成本很大,對內則不一樣。”
該政府引導基金人士坦言,目前的S基金規(guī)模較小,其實也與市場的培育度不高有關。他呼吁市場應該配套設立基金份額轉讓的交易中心。“希望未來可設立一個撮合交易的平臺,對接基金份額的轉讓流程。這樣有助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一步完善程序和業(yè)務判斷上的行業(yè)標準,幫助交易順利達成,促進S基金的發(fā)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