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3-18 21:35:08
近期A股大漲后,多家股票策略私募收益翻倍。雖然年內收益率驚人,但產品凈值卻仍在面值以下,甚至有的產品凈值還不足“一毛”。
僵尸基金正在“滿血復活”。
年初以來,A股快速上漲,股票多頭私募可謂大放異彩,更有機構給出了200-300%的年內收益業(yè)績。
雖然2018年曾出現(xiàn)基金清盤潮,仍有“超低凈值”私募找到了翻身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產品驚人收益率背后,最新凈值仍不足“一毛”(0.10)。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shù)據顯示,97只多頭策略產品年內收益超50%。其中,11只產品收益更超100%。
如上圖所示,本文選取了8家年內收益排前50名,且最新凈值在1元面值以下的多頭私募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璟行資產和八陽資產位列今年收益排名前兩位,代表產品年內收益分別為436.52%和297.12%,但最新凈值為0.955和0.620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產品漲幅勢頭猛烈,但上述兩只產品凈值仍在面值以下?;厮輾v史凈值發(fā)現(xiàn),兩只產品凈值一度跌至“一毛”(0.10)以下。
另有兩家私募產品年內收益超100%,但在過去半年內凈值曾只剩“幾分”。其中,一家名為富德潤的私募機構,雖然旗下產品最新收益為150%,但最新凈值仍不及“一毛”。
上述私募的共同特點是:管理規(guī)模小,旗下產品數(shù)量不超過5只,并未設置普遍的0.7強制清盤線。
私募普遍實行0.8預警線、0.7清盤線的“行規(guī)”,主要受到資方性質決定。由于私募發(fā)行產品主要依靠銀行、券商等代銷渠道,為保障投資人利益、控制下行風險,則需要設置清盤止損標準。
一些知名私募并不受清盤線的束縛,比如擅長左側投資則會遇到較大的凈值波動,對其投資策略有較深了解的投資者和代銷渠道,就不會要求硬性清盤,而是通過長期持有等待凈值修復。
另有部分私募機構遇到跌破止損線后,會選擇與投資人溝通,降低止損線標準使基金產品繼續(xù)存續(xù),這就考驗渠道與投資人對私募管理人的信任程度。
一位頭部私募渠道經理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清盤標準通常是發(fā)行渠道設定,如果私募使用自營資金投資,則沒有所謂的清盤標準,對產品本身也沒有影響。
實際上,新成立或業(yè)績不理想的私募,往往難以在代銷渠道募資,需要用自有資金做出業(yè)績吸引投資者。
因此,通常出現(xiàn)部分私募前一年業(yè)績突出,次年則在榜單前列消失的情況,這受到資金量、投資人預期與贖回等因素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A股持續(xù)震蕩下跌,多頭私募普遍遭受大幅回撤,導致產品清盤。
私募排排數(shù)據顯示,去年全年清盤的私募基金累計8013只,其中提前清盤數(shù)量5069只,股票策略產品清盤3602只。
對于私募修復超低凈值的策略,華爾街見聞聯(lián)系了上文提及的私募機構,但截至發(fā)稿時仍未有回應。
實際上,不乏基金經理對清盤“高度敏感”,比如2017年股票私募的冠軍——上海希瓦資產梁宏,他的一只產品在2018年曾逼近清盤線。
梁宏設置的清盤線是0.8,他把大部分倉位在凈值跌破0.83以后坎在底部位置,并采取低風險策略將提升凈值。從中可一窺基金經理修復凈值的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包括:1)保留了不高于10%的長線倉位;2)通過收益互換換來活躍度較好股票,采取T+0交易;3)集中公司優(yōu)秀短線交易員,采取嚴格止損的短線交易;4)在債市底部趨勢,配置低風險、收益不錯的債券;5)場外期權組合配置;6)貨幣基金和國債逆回購。凈值回到0.8后,中長頭寸倉位加到兩成。凈值0.9附近變成三成多倉,之后增至四五成倉位。
華爾街見聞 孫建楠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