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16:39:29
來源:太平資產 朱曉明
隨著疫情的持續(xù)擴散,海外金融市場出現了歷史性的波動,比如美國標普500指數在3月9日之后兩周內熔斷了4次。市場波動背后的定價因素錯綜復雜,且不斷動態(tài)變化,但同時又暗含著清晰的脈絡。根據不同階段各類資產定價的主要矛盾的差異,可以將疫情沖擊下的資產定價路徑劃分為三部曲。
2月下旬-3月初,恐慌主導,表現為風險資產普跌,避險資產普漲
大致從2月21日左右開始,隨著新冠疫情在日本和韓國等地蔓延,海外投資者開始認識到疫情可能會成為全球性問題,避險情緒升溫,risk-off模式推動風險資產下跌,避險資產上漲。這一過程中,關于海外疫情擴散的數字和信息越來越多地占據投資者視野,恐慌情緒驅動市場波動加大。2月最后一周,道瓊斯工業(yè)指數跌幅達12.36%,3月9日標普500下跌7.6%,觸發(fā)20年來首次熔斷;當天美債則大幅上漲,10年期美債收益率觸及0.318%的歷史最低點;COMEX黃金一度上漲至1704.3,創(chuàng)下過去5年新高。
3月初至今,流動性危機主導,表現為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齊跌,資產定價偏離傳統(tǒng)模式
流動性危機是如何發(fā)生的?簡單來說既有部分機構因市場和交易因素出現實質流動性短缺,也有機構出于避險需求不愿意融出資金的原因。具體看,觸發(fā)因素之一是第一階段資產價格的持續(xù)下跌,引起margin call,即帶有融資杠桿的投資者被迫需要賣出贖回以滿足保證金要求;其二是投資者的賣出平倉行為,以及ETF等被動投資形式和風險平價、波動率目標等投資策略甚至做市商被動跟隨賣出,形成負反饋;其三是在疫情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之下,企業(yè)、投資者和金融機構都有增加現金儲備、減少資金融出的預防性需求;其四還有原油價格的超預期下跌,導致美國高收益?zhèn)袌鲂庞美铒j升,也加重了流動性的擠壓,同時還不能排除“石油美元”因油價下跌而大規(guī)模贖回美元資產的可能性;最后,美國市場自身的脆弱性也是重要因素,比如上輪金融危機后在更嚴格監(jiān)管下,一級交易商的縮表,導致美國國債市場深度下降。
在資產價格下跌、交易機制助漲助跌、預防性需求、油價黑天鵝、內生脆弱性等因素交織影響下,流動性危機出現了,表現在Ted利差、Libor-OIS利差、FRA-OIS利差等融資溢價大幅攀升,美元指數由弱轉強,資產定價邏輯出現反常紊亂,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被無差別拋售以回收流動性。這一階段,除了各國股市繼續(xù)下跌以外,傳統(tǒng)避險資產如國債和黃金也持續(xù)下跌,10年美債收益率從歷史低點0.318%反彈至1.2%附近,COMEX黃金則從1700左右下行至1500以下,大類資產間相關性變得不穩(wěn)定。
海外流動性危機期間,由于金融渠道和外部渠道的影響,中國市場也受到了一定波及,3月9日后A股北上資金流出加速,債券市場也遭到了外資拋售。但是,海外因素觸發(fā)中國流動性危機的概率不大:一則中國的疫情和經濟基本面發(fā)展情況相對更為明朗和可控;二則中國金融市場已經歷了一輪去杠桿,相對健康;三則中國央行的調控能力更強,工具更充足。
基本面主導,預計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表現將再度分化,回歸正常的定價邏輯
當前處在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初期:流動性危機往往對應著急劇的去杠桿和資產拋售,歷史上來看,通常持續(xù)時間不會太長。比如美國2008年10月的流動性危機持續(xù)約10個交易日左右。近期美聯(lián)儲正在迅速啟用2008年時應對危機的工具,比如大規(guī)?;刭徱约皩iscount Window(貼現窗口)利率降到有史以來最低的0.25%來緩解銀行部門融資問題[1],CPFF(商業(yè)票據融資工具)解決私人部門短期融資問題,PDCF(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解決非銀部門流動性問題,MMLF(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則針對貨幣基金流動性問題,PMCCF(一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和SMCCF(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可有效緩解公司債市場問題,此外還有互換安排來應對日歐金融機構離岸美元需求。預計隨著美聯(lián)儲各種紓困計劃的推出,流動性危機將逐步緩解,資產定價邏輯逐步回歸基本面。
[1]金融機構從貼現窗口融資,相當于向市場發(fā)出自身流動性不足的信號,所以一般會盡量避免使用貼現窗口,但美聯(lián)儲還有匿名的TAF(定期拍賣工具)作為儲備,2008年也曾動用過。
需要注意的是,流動性危機即便短期解除,也不排除未來以某種形式卷土重來,市場或仍將經歷反復和波動。首先,美聯(lián)儲目前的工具尚不能解決高收益?zhèn)凸墒械牧鲃有詥栴},仍需更多工具創(chuàng)新;其次,美聯(lián)儲紓困私人部門實際上已經帶有分配和財政政策色彩,不排除美聯(lián)儲在某些時候可能會容忍一兩家典型私人機構破產清算,以消弭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和納稅人方面的政治風險;最后,單靠貨幣政策尚不能解決根源問題,當前流動性危機不排除在未來以某種形式暴露后遺癥。
在資產定價回到基本面邏輯的第三階段,需要淡化情緒,回歸理性,切實加強基本面分析。資產定價通常會領先于基本面,進入第三階段后,各市場可能不會再呈現單邊趨勢性走勢,流動性危機解除后的一段時間內有望出現修復行情,但大級別趨勢性反彈的概率也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面臨四重沖擊,基本面或難以迅速V型修復。
第一,疫情對全球供需的直接沖擊。
疫情影響下,美國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tài),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都開始全國范圍封鎖,防控措施參考了中國經驗。疫情對歐美主要經濟體生產和需求兩端影響的機制與中國類似,而從中國1-2月數據看,疫情沖擊之下,工業(yè)增加值下降13.5%,出口下降17.2%,消費下降20.5%,投資下降24.5%。預計疫情對海外經濟體的沖擊也與中國情況類似,盡管沖擊幅度會有不同。
第二,流動性危機引致的信用緊縮。
一是資產端來看,疫情和經濟不確定性下,信用主體風險上升,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收縮,資產端擴張放緩,對信用投放更加謹慎;二是負債端來看,流動性危機后金融機構負債端收縮,杠桿下降,信用擴張能力受限;三是監(jiān)管約束:流動性壓力會約束信用擴張。上輪金融危機之后,流動性約束被國際金融監(jiān)管組織納入金融監(jiān)管框架,與資本約束成為銀行監(jiān)管的雙重要求。最典型比如巴塞爾III協(xié)議下的LCR(流動性覆蓋率)和NSFR(凈穩(wěn)定資金比率),這些監(jiān)管政策給銀行信用擴張施加了流動性約束,在流動性充裕時可以控制金融風險,但在流動性緊張時則會約束信用擴張。
第三,疫情的間接沖擊。
一是家庭部門方面,截至2019年四季度,美國家庭部門持有股票超過34萬億美元,占總資產比例25.3%。美股30%跌幅對應美國家庭部門總資產縮水約7.5%,家庭部門資產負債表惡化。負財富效應還將打擊消費信心,對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消費帶來拖累;二是企業(yè)部門方面,隨著疫情持續(xù),中小企業(yè)可能因現金流壓力下的經營困頓或破產,個別大公司如波音受疫情和金融市場多重壓力,也陷入了困境;三是就業(yè)市場或逐漸反映金融市場和企業(yè)端壓力,失業(yè)上升,收入預期下降。
第四,油價黑天鵝沖擊。
疫情造成的全球需求疲弱,放大了石油寡頭博弈下的油價沖擊。低油價有利于原油進口國,但對原油出口國負面影響或更大。2015年末以來美國經濟的小周期復蘇,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油價回升后頁巖油為代表的能源行業(yè)加大投資。若油價持續(xù)在30美元左右,按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大量頁巖油企業(yè)將減產或停產。美國能源行業(yè)收入下降,信用利差飆升,償債壓力凸顯,經營難度大增。此外,中東地區(qū)也將承受油價下跌帶來的財政壓力,在金融市場上可能表現為“石油美元”不得不拋售部分資產,在地緣政治上更可能加劇局部摩擦和動蕩風險。
隨著四重沖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逐漸顯現,預計各國政策層會不斷加大對沖力度。比如美聯(lián)儲近期密集的行動,可能對流動性危機和信用緊縮的緩解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信心比黃金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挽救信心,而信心歸根結底還要靠疫情和經濟信號。
金融危機概率不大,中國基本面相對占優(yōu):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快速修復過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主要經濟體良好的政策協(xié)調。不過,考慮歐美財政金融體系的固有問題和政策空間,以及相比2008年危機期,全球大國政治互信的下降,政策協(xié)調的難度極大,基本面四重沖擊下,經濟衰退或難以避免。但是,只要各國政府能以足夠的智慧和決斷,以更針對性的政策阻斷流動性風險傳染,以更有力的政策盡快控制住疫情,挽救市場信心,同時利用疫情和油價黑天鵝沖擊下被動去杠桿的時機“減脂增肌”,發(fā)生金融危機的概率不大。最后,全球對比來看,中國疫情防控得力,政策空間相對充足,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可以更有信心。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意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