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8 17:01:13
史帶財險小股東退出后,第一大股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接手了這部分股份,對史帶財險的持股比例擴大至77.58%。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文多
小股東掛牌轉讓史帶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史帶財險”)部分股權3個月之后,該部分股權終于迎來了接盤方。
近日,史帶財險在中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網站上發(fā)布公告稱,史帶財險第一大股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已通過上海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聯(lián)交所”),使用自有資金288萬元收購了公司原股東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統(tǒng)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市地理信息”)所持有的共18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13%。
變更后,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持有史帶財險的股權比例增至77.58%,城市地理信息則完全退出。目前,該股權變動尚待銀保監(jiān)會批準。
2019年12月底,史帶財險的最小股東城市地理信息在上海聯(lián)交所掛牌轉讓所持史帶財險的全部股權,掛牌信息顯示,城市地理信息共持有史帶財險180萬股股份。
史帶財險另外6家股東中,其中1家股東明確表示保留優(yōu)先購買權,5家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彼時,對于這家明確表示保留優(yōu)先購買權的股東,業(yè)內人就猜測最可能是持股史帶財險股權份額第一和第二的兩家外資股東。
圖片來源:史帶財險公告截圖
如今,4個月過去,這個謎底也正式揭開。接盤該部分股權的果然是史帶財險的外資股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目前,股權轉受讓各方已簽署交易協(xié)議,上海聯(lián)交所已出具交易憑證。
股權轉讓完成后,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為77.58%,由于它與史帶保險與再保險有限公司存在關聯(lián)關系,這意味著,股權轉讓完成后,外資股東“史帶系”的持股比例將上升到97.58%。
資料顯示,史帶財險前身為成立于1995年1月25日的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保險),注冊資本為14.325億元,初始股東包括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fā)總公司等共26家企業(yè)。2011年,史帶國際有限公司通過旗下兩家子公司入股大眾保險。經過不斷增持,“史帶系”成為大眾保險的控股股東,隨后大眾保險正式更名為史帶財險,成為一家外資控股險企。史帶財險的經營范圍涵蓋意外健康險、財產險、責任險等,并為各種規(guī)模的商業(yè)機構、家庭及個人提供保險服務。
自史帶財險更名后,史帶財險開始了新的運營戰(zhàn)略,徹底退出車險市場,專注于發(fā)展非車險業(yè)務。彼時,有業(yè)內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就表示,史帶財險不追求“大而全”的經營策略,反而采取“小而美”的方案,公司是在走一條差異化的經營道路。
這一舉措,也確實給史帶財險帶來了業(yè)績上的飛躍。自從退出了車險業(yè)務,史帶財險的凈利潤僅在2015年出現(xiàn)了小幅下滑,為2534萬元,而之后的2016年~2018年的凈利潤開始企穩(wěn)回升,公司凈利潤分別為8298萬元、5970萬元、5078萬元。
從該公司2018年年報信息來看,其排名前五的保險業(yè)務分別是工程保險(約3.87億元)、企業(yè)財產保險(1.78億元)、責任保險(約1.37億元)、意外傷害保險(約1.25億元)、貨運保險(7721萬元)。進入2019年,史帶財險依舊處于盈利中,從2019年史帶財險的償付能力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史帶財險在各季度均實現(xiàn)了盈利。
圖片來源:史帶財險2018年年報截圖
與此同時,史帶財險的管理層也迎來了新的一把手。今年3月8日,銀保監(jiān)會批復了董穎為史帶財險董事長的任職資格;4月3日,銀保監(jiān)會批復周昊明擔任史帶財險總經理。
董穎曾任史帶財險副董事長(保監(jiān)許可〔2014〕419號);美國國際集團(亞洲)投資有限公司直接投資部門副總裁;英高集團董事,負責該公司在中國內地公司的投資銀行業(yè)務;美國Rochdale投資管理公司的股票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于紐約工作;以及曾任職匯豐金融集團和法國里昂(亞洲)證券公司。
而周昊明在保險領域也是十分有經驗,在財產工程險領域擁有超過二十年的從業(yè)經驗,曾在多家世界領先的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擔任過高級管理職務,如瑞士再保險、中怡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和勞合社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等。
從周昊明年初時曾表示,車險非常大,但是盈利非常不容易。史帶財險四五年前決定不繼續(xù)做車險,這是當時聽起來比較有爭議的話題,當時看得不是很清楚,今天看,這個決策是正確的,沒有人懷疑。他還指出,健康險盈利也存在類似問題,史帶財險也不做健康險業(yè)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