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3 20:05:02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指出,要繼續(xù)推進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中方歡迎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完成簽署,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此前在11月15日,RCEP簽署落地,一個覆蓋全球23億人口、30%GDP總量的全球規(guī)模最大自貿區(qū)誕生。
圖片來源:新華社
商務部研究院區(qū)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CPTPP是和RCEP并行的兩大巨型自貿協定,2014年,在北京召開APEC會議的時候,中方和其他國家共同制定了走向亞太自貿區(qū)的北京路線圖,中國考慮加入CPTPP是走向未來亞太自貿區(qū),以及助推亞太經濟一體化必要的路徑。
CPTPP是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新西蘭、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秘魯共11個國家重新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覆蓋4.98億人口,簽署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約13%。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19日在2020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表示,CPTPP已經生效近2年,在備受關注的RCEP成功簽署后,兩條路徑均已成型。中國將與各經濟體一道,共同推動亞太自貿區(qū)由愿景變?yōu)楝F實。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高峰11月19日表示,中國對加入已生效兩年的CPTPP持積極開放態(tài)度。中方主張建設開放透明、互利共贏的區(qū)域自由貿易安排,對于任何區(qū)域自貿協定,只要符合世貿組織原則,開放、包容、透明,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中方都是歡迎的。
張建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旦中國同時參與這兩個自貿協定,中國將在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扮演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在亞太地區(qū)的生產網絡體系和亞太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當中獲得更主動的戰(zhàn)略地位。
“和RCEP的作用類似,CPTPP將為我國構建‘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提供更加廣闊的外部市場空間,助推貿易投資便利化,并方便企業(yè)以更低的成本參與到國際產業(yè)鏈的分工當中。”
張建平表示,與RCEP相比,CPTPP成員大多數為發(fā)達經濟體,中國參與其中,能夠助推產業(yè)鏈向中高端轉移,進一步打通產業(yè)鏈的堵點和斷點。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認為,如果中國加入CPTPP,對中國未來服務業(yè)、高科技產業(yè)和數字經濟將帶來巨大的提升機遇。
圖片來源:新華社
粵開證券策略研報認為,RCEP和CPTPP兩協定,有望推動亞太自貿區(qū)從愿景變?yōu)楝F實。數據顯示,CPTPP提出成員國間95%的貨物實行零關稅。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RCEP可以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進一步加入CPTPP,將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到2030年國民收入有望增加2980億美元,并對出口產業(yè)鏈形成利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從目前的條款看,CPTPP要求的很多內容與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比如對中小企業(yè)參與國際貿易的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都與我們這些年來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在這些領域,我們接受的難度不大。
中金公司在其研究報告中認為,對比RCEP與CPTPP,兩者均屬區(qū)域性自貿協定。在會員國和地域分布上,也有部分重合,日本和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同時參與了這兩個自貿協定。不同的是,CPTPP在貿易以外的諸多領域有著更為嚴苛的加入標準。RCEP的簽署,為未來中國參與更多更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促進雙循環(huán)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加入CPTPP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與RCEP相比,CPTPP的門檻更高,且域內95%以上的商品實現零關稅。而零關稅的比例越高,對國內企業(yè)和行業(yè)提出的挑戰(zhàn)就越大,因為國外實力較強的企業(yè)有可能對國內行業(yè)產生競爭和沖擊。
“因此,加入CPTPP,就要求我們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倒逼更深層次的改革,提升國內大循環(huán)的效率,激發(fā)國內市場的活力。”張建平說。
2018年12月30日,CPTPP正式生效。根據協定,簽署國將撤銷或削減工業(yè)品和農產品的關稅,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提供便利措施。另外,各國還將合作降低手機國際漫游資費,取消跨境數據交換限制,共同制訂禁止網絡交易詐騙行為的法令等。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