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4 20:28:23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賈運可
雖然周三美國公布了較高的CPI且美聯儲公布的利率會議紀要論調偏鷹,但美元卻因提前上漲過多及美國經濟前景堪憂而顯著殺跌,美債收益率曲線也趨于“平坦化”。
本周三美國公布的物價指標偏高,這加劇了市場對美聯儲將趨于強硬的預期。具體數據情況為:美國9月CPI月率漲0.4%,高于市場預期的漲0.3%;9月CPI年率漲5.4%,高于預期的漲5.3%,這是連續(xù)第5個月漲超5%,且創(chuàng)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
美國高通脹其實并不難預期,因近幾個月航運價格走高、原材料全球性短缺、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以及工資上漲等因素顯然會推高企業(yè)成本。不少企業(yè)無力消化成本上漲只好漲價,通過漲價將部分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而這顯然就會導致通脹持續(xù)時間更長。
今年稍早,許多經濟學家及美聯儲官員預期通脹只是暫時的,當時并未預料到原油、天然氣、新冠變種病毒等因素,所以現在市場其實是在“補課”,即將未預料的不利情況重新計入到外匯、債券等金融市場中去。
上述CPI數據公布后,市場原本預期美聯儲將在2022年12月升息,但因物價過高而提前到2022年9月,且概率高達90%。
債券市場及黃金市場對這類數據最敏感。在黃金市場,周三國際金價大幅上漲,漲幅差不多為1.97%。在債市,美國2年期公債收益率上升,但較長期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上述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縮減為兩周最小。
長債不僅為美國境內大量機構持有,亦為全球主權基金持有,長債價格較高時,美元資產吸引力會有所減弱。如果由經濟原理上看,這樣的長短期收益率變化情況會造成收益曲線的平坦化,這肯定預示市場對經濟遠景并不太看好,故美元基本面是受損的。
市場不看好經濟前景有一定道理,因美國最近的一份非農就業(yè)數據雖然顯示薪資情況不錯,但就業(yè)人數情況其實并不好,所以現在美聯儲只是面對高通脹無奈得偏向強硬,這與經濟表現強勁下的緊縮性質大不相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觀點也正是如此,周二IMF最新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把全球經濟今年的增長預期,從7月時預測的6%,下調0.1個百分點到5.9%。同時,IMF還大幅下調了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長預期,從7%下調至6%。
美國通脹數據高也就罷了,可事情不局限于此,因市場預期未來通脹還將持續(xù)。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三表示,俄羅斯沒有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用作對付歐洲的武器。他還罕見指出,隨著對所有能源商品的需求增長,油價很有可能達到每桶100美元。很明顯,普京言論進一步加劇了通脹憂慮。
周三美聯儲公布了9月21~22日利率會議的紀要,紀要顯示,與會者們認為,美聯儲很快可以通過降低每月資產購買的步伐來開始政策正?;?,漸進式的縮減購債計劃可能在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開始,到2022年年中可能會結束。
在具體縮減細節(jié)方面,紀要也有所提示,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們討論了減碼的具體路徑,美聯儲將減少每月的資產購買規(guī)模,其中美債購買量減少1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購買規(guī)模減少50億美元。
紀要還披露了一些其他信息,最主要的內容是:部分美聯儲委員認為,2022年通脹可能會繼續(xù)上升,并存在上行風險。他們擔心通脹上升的擔憂可能會傳遞到家庭和企業(yè)的長期通脹預期。
美元指數周三大跌0.51%至94.04點,北京時間周四19時左右,美元指數暫跌0.18%至93.84點。美元的下跌原因錯綜,既有一定的利好出盡因素,也有市場對美國經濟遠景更趨悲觀的因素。
市場此前就一直猜測美聯儲上次利率會議可能會比較強硬,所以即使紀要本身的性質屬于鷹派,即性質上屬于美元利好,但只要強硬程度未超預期,市場也極易走出“消息落定賣出”走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