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1 14:58:37
每經編輯 孫志成
8月1日,中國商飛官微宣布,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取證試飛。
國產大飛機首飛五年都在做什么?6架試飛飛機分別在閻良、南昌、東營等地進行試飛取證,開展失速、動力、性能、操穩(wěn)、飛控、結冰、高溫、高寒等科目試飛。
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自主研制的單通道大型干線客機。其主制造商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商飛”)。2017年5月5日,上海浦東機場第4跑道,C919圓滿完成了下線后的首飛。
首飛后的5年間,6架C919試飛飛機分別在閻良、南昌、東營、錫林浩特、吐魯番以及敦煌等地進行了試飛取證工作,全面開展失速、動力、性能、操穩(wěn)、飛控、結冰、高溫、高寒等科目試飛。
據南方日報報道,“民用飛機大致會經歷立項、設計、地面測試、飛行測試、適航審定這幾個階段才能交付用戶?!焙娇詹┲鳌癋ATIII”告訴記者,C919目前正處于適航審定階段,通過試飛試驗對C919的設計質量、制造工藝、飛行品質進行全面考核?!盀楸WC飛機能夠具備足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適航取證的試驗項目多、難度大、時間久,有數百個科目要進行試飛?!?/span>
圖片來源:中國商飛官網
相比已經成熟的飛機制造商波音、空客來說,商飛一切都是從零開始。2008年,商飛成立,標志著中國大型客機研制項目正式啟動。2009年1月6日,商飛正式發(fā)布首個單通道常規(guī)布局150座級大型客機,代號“COMAC919”,簡稱“C919”。此后,歷經多年創(chuàng)新實踐,建成總裝移動生產、中央翼、中機身、水平尾翼、全機對接5條國際先進生產線,攻克了100多項核心關鍵技術,在2017年,C919終于沖上云霄,也標志著中國從此躋身少數幾個擁有研制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行列。
首飛5年后,C919距離投入商業(yè)運行的目標已越來越近。今年1月,商飛副總經理吳永良接受采訪時曾說,目前C919預計將于2022年完成交付。對于引進新機型的航司來說,接收C919后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驗證試飛,才能正式投入商業(yè)運營。
據中國新聞網,2021年3月1日,中國東方航空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全球首家啟動用戶,與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了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首批引進5架,東航成為全球首家運營C919大型客機的航空公司。根據東航的初步安排,該5架飛機引進后,將以上海為主要基地,加密上海至北京大興、廣州、深圳、成都、廈門、武漢、青島等航線。此外,國航、南航、海航、川航、幸福航、河北航等也有意向訂購。 共累計28家客戶815架訂單 。根據東航2021年年報,東航計劃在2022年引進3架C919大飛機,2023年引進2架。
據了解,中國商飛也有為C919向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提出適航申請,為潛在的出口訂單做準備,并獲得了EASA的受理。作為C919飛機的主要審查機構——民航上海審定中心也曾透露,EASA方面此前也參與了C919飛機的多個認可審查工作。但C919的總裝生產地在中國,中國民航局是C919飛機的主要審查國家,EASA方面則主要是根據歐盟方面的要求進行認可審查。因此,首先獲得中國適航證(型號合格證),是C919飛機獲得EASA適航證(型號認可證)并出口的步驟之一。
近日,全國多個機場都出現了國產大飛機C919的身影。7月4日C919落地煙臺市蓬萊國際機場;7月5日,C919首次在雨中的鄭州機場完成起降;7月7日12時01分,國產大飛機C919在武漢天河機場落地;7月8日,C919先后在桂林機場、北海機場進行功能和可靠性試飛任務;7月12日,C919首航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大飛機概念1日盤中震蕩走高,截至發(fā)稿,銀邦股份漲逾15%,盤中一度逼近漲停;立航科技漲停,森麒麟漲約7%,金財互聯漲約6%。
浙商證券表示,國產客機市場方面,ARJ21已進入批產,C919預計年內開啟交付,CR929預計2030年內開啟交付。隨著國產型號市占率的逐步提升,預估未來20年國產客機交付數量約3000架,總價值超2萬億人民幣,行業(yè)復合增速超20%。
大飛機產業(yè)鏈包括:設計研發(fā)、先進制造(新材料、零部件、機體制造、機載系統(tǒng)、總裝集成)、運營維修。當前C919供應商中外資/合資企業(yè)占比較高,未來中國航空制造產業(yè)鏈將受益于“國產整機市占率提升+供應鏈國產化程度加深”雙重驅動。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孫志成?杜波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商飛官微、中新網、證券時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