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2 19:12:16
◎作為十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全勤生,回看過去十年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張朝陽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總結,過去十年的一大特點,是影像傳媒的崛起。
◎僅從此次烏鎮(zhèn)峰會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來看,不論是互聯網巨頭、三大運營商,抑或是數據服務類上市公司、初創(chuàng)企業(yè),都紛紛推出自己的大模型。
◎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位居世界第二位。數字經濟規(guī)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41.5%。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梁梟
2014年,阿里雙十一全天交易額571億元,其中無線客戶端成交243億元[1]。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移動端電商的大爆發(fā),至2015年,網購移動端規(guī)模第一次超越了PC端[2]。
2014年,或許是移動互聯網浪潮勃興的“iPhone時刻”。
而2014年雙十一結束后的一周,11月19日,浙江烏鎮(zhèn),迎來了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一年一會,到2023年,已歷十年。
2023年,AI技術迎來新突破,在這一輪AI浪潮下,大模型百花齊放,人類更廣泛、更智能地和互聯網軟件、硬件端產品發(fā)生了連接。英偉達CEO黃仁勛認為,GPT技術是新一輪AI浪潮的“iPhone時刻”[3],國內互聯網行業(yè)一掃前兩年的低迷,在此次烏鎮(zhèn)峰會上,不少參展企業(yè)對新技術的應用和落地寄予厚望。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過去十年,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技術高速發(fā)展帶來的便捷、智能,也親身體驗過被困“信息繭房”的無奈和數據泄露帶來的隱私安全挑戰(zhàn)。
而當下,新一輪技術浪潮迎面而來,圍繞AI的上下游,不論是算力、算法,還是數據,人與人、人與計算的關系正經歷新一輪重構。
互聯網大廠新一代的掌門人,先后亮相今年的烏鎮(zhèn)峰會。
“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已經走到第十個年頭。這十年,阿里巴巴全程參與峰會,與很多朋友一路同行,一起從PC時代走進移動時代,今天又邁向AI驅動的智能化時代。”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烏鎮(zhèn)峰會全體會議上代表領軍企業(yè)發(fā)言。這十年,烏鎮(zhèn)峰會見證了互聯網的每一個關鍵創(chuàng)新、每一個前沿實踐,既是行業(yè)的一年一約,更是最大程度凝聚共識、形成發(fā)展合力的盛會。
吳泳銘表示,AI時代,阿里巴巴要成為一家服務全社會AI創(chuàng)新的、開放的科技平臺企業(yè)。
京東集團CEO許冉則表示,近年來,數字經濟加速邁向智能化發(fā)展。京東始終注重對前沿技術的探索,重點圍繞供應鏈場景,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實體產業(yè)場景的落地應用。
AI,當之無愧地成為烏鎮(zhèn)峰會期間互聯網企業(yè)家們討論度最高的議題。
百度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發(fā)言指出,繁榮的AI原生應用生態(tài),將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從頭開始訓練大模型到開發(fā)好用可用的大模型,存在很高的技術壁壘和成本門檻,重復開發(fā)大模型會造成極大浪費。
搜狐創(chuàng)始人張朝陽基于當前的AI熱潮表示,AIGC從長遠來說的確是重大突破,但短期尺度上,影響還并不明顯。企業(yè)如果資金實力不大、現金流也不是很好,把資金全部投入進去是有些危險的。
搜狐創(chuàng)始人張朝陽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作為十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全勤生,回看過去十年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張朝陽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總結,過去十年的一大特點,是影像傳媒的崛起。這十年互聯網經歷了從3G的全面普及,進化到4G再突破5G的過程,3G時期微信崛起、4G抖音爆發(fā);隨著帶寬的增長,影像、畫面崛起,帶動了直播產業(yè)火爆和直播帶貨的爆發(fā)。
對于過往十年,張朝陽表示,互聯網從搜索引擎走向算法推薦;算法的流行,也帶來了如今大模型AIGC技術的突破。
“傳統(tǒng)的報紙電視是一對多,互聯網的本質還是多個人與多個人的社交關系。涌現出來新的情況不是一對多,每個人都要面對機器,面對算法。每個人在跟算法互動,所以這個算法又不是一個‘1’,算法能夠實現每個人個性化推薦。人與算法的關系,這是這十年的另一大特點。”
十年前,阿里云推出了“飛天5K”[4],如今,“飛天”能將遍布全球的數百萬臺服務器連接成一臺超級計算機,單集群可達1萬臺規(guī)模,10萬個進程達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文件數,EB級別存儲空間。在大模型訓練任務中,可節(jié)省超過50%算力資源。(注:阿里云“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tǒng)在全球范圍內首次突破單一集群5000臺服務器規(guī)模)
而在這一輪AI浪潮下,阿里云選擇“退后一步”,回歸基礎,強化其AI基礎設施平臺、技術底座的角色。
“在2023年,云計算跟人工智能走在一起了。GPT模型的出現,對于產業(yè),甚至對科技創(chuàng)新本身,會產生非常大的作用。今天講GPT模型和云計算的關系,就是在電氣化時代里,電和電機的關系。”阿里云創(chuàng)始人王堅在烏鎮(zhèn)峰會上總結。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算力瓶頸,國內大模型行業(yè)內正探討以云代卡、共享算力等解決路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CEO李強11月9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坦承,算力是目前國內發(fā)展大模型最大的瓶頸之一,從算法本身而言,大模型算法框架是開放且相對成熟的,從人才來看,目前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科學家聚集度還是挺高的,唯一限制就是沒有非常商業(yè)化且大批量的國產算力。
“短期內我們很難完全依賴國產算力把算力短缺的短板補上。目前的解決方案,一方面依靠歷史上積累下來的高端算力,另一方面或許從政府或者行業(yè)的角度,可以將算力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籌、跨企業(yè)的統(tǒng)籌。”李強分析道。
11月9日,有媒體報道,英偉達、英特爾或再為中國市場推改良版AI芯片[5]。對此李強認為,對比以前,改良版本的AI芯片算力恐怕會進一步閹割,只會比之前的H800和A800性能更差,“有總比沒有強,但有多大幫助,現在還不好說。算力太低的話,很多大模型會出現用得越多,越跑不起來的情況。”
事實上,僅從此次烏鎮(zhèn)峰會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來看,不論是互聯網巨頭、三大運營商,抑或是數據服務類上市公司、初創(chuàng)企業(yè),都紛紛推出自己的大模型。
顯然,盡管算力昂貴且受制約,但“大模型熱”依然難擋。
研究機構DIGITIMES表示,由于封裝HBM所需的CoWoS產能不足,因此2023年高端AI服務器需求與供給將有35%以上的落差,但預估全球高端AI服務器今年的出貨量仍將增加5倍,達到17.2萬臺[6]。
受益于AI(人工智能)業(yè)務強勁增長,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盈利水平均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新高的工業(yè)富聯,在此次烏鎮(zhèn)峰會期間也展示了服務器、散熱器等相關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算力增長之下,圍繞算力服務器的上下游需求,隨之涌現。
“AI非常需要能耗,以現有的AI的模型來講,像英偉達的每張GPU卡,現在功耗大概是350瓦。隨著AI的快速發(fā)展,下一代CPU或GPU功耗基本上會成倍增加。傳統(tǒng)的服務器,風冷已經完全解決不了散熱問題,所以下一代的AI服務器的散熱解決方案必然是包含浸沒式以及水冷板散熱在內的液冷先進散熱技術。”在峰會現場,工業(yè)富聯算力產品事業(yè)群研發(fā)資深經理郭利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此次烏鎮(zhèn)峰會,工業(yè)富聯發(fā)布了和英特爾合作研發(fā)的浸沒式液冷AI服務器以及超流體液冷技術。
技術是中性的。十年間,互聯網技術騏驥一躍,高速發(fā)展,也衍生出不少問題。
價值和安全,如懸壁鐘擺,讓數據要素在“矛與盾”之間進退。
“想成功先發(fā)瘋、不顧一切向錢沖。”這是2023年熱門電影《孤注一擲》中的經典臺詞,也讓大家看到了境外網絡詐騙的瘋狂與恐怖。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數據泄露和隱私侵犯事件激增,人們對個人數據安全的擔憂也日益增長。
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fā)中心主任蔡立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表示,數據要素很難解決的問題是數據的確權和數據的追溯,因為數據號稱是“資產”,但它和一般性資產不同,一般性的資產是消耗性資產,而數據是越用越多,不會消失。所以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數據的權限如何保障。
在蔡立志看來,數據流通過程中,追溯和跟蹤機制也沒有特別好地解決。當前科技發(fā)展太快,相關管理制度還沒及時跟上技術的發(fā)展,所以只能邊做邊摸索。
國家網信辦發(fā)布的《數字中國發(fā)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位居世界第二位。數字經濟規(guī)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41.5%。
圖片來源:《數字中國發(fā)展報告(2022年)》截圖
在當前的AI浪潮之下,數據要素的重要性和戰(zhàn)略價值更加凸顯。
在峰會現場,锘崴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鄭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AI大模型需要大量數據來訓練和使用,在數據收集、處理、輸出等過程中可能存在伴生風險,而且模型本身的安全、模型輸入安全、輸出結果安全都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加以保障,未經授權的訪問、數據泄露或丟失、內部人員的不當行為等都可能導致數據安全事件。如何在利用數據的同時保護用戶的隱私,都是AIGC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
“《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的實施為我國數據合規(guī)設定了更高標準和要求,要求數據處理要滿足‘安全’‘必要’‘最小化’等原則。今年頒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也規(guī)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不能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鄭灝認為,AI的核心是數據,未來“AI+隱私計算”可能是一個剛需。通過隱私計算,可以保證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在保護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打通多方數據集,實現數據共享使用。將隱私計算與大模型結合,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數據在AIGC發(fā)展過程中的支撐性作用,充分保護數據和模型,推動產業(yè)各方數據要素流轉。
蔡立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及,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包括數據泄露、個人隱私、數據濫用等。除此之外,大模型本身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人工智能如果要有生命力,必須是開放的、不斷學習的,如果是封閉的,它就不會演化。開放就帶來一個問題,學習的資料要不斷進來。有個詞語叫‘數據投毒’,用好的數據訓練AI,它就變成一個好學生,用糟糕的數據訓練,它就會變成一個壞學生。”
蔡立志認為,保護隱私和數據價值的挖掘永遠存在矛盾,功能的應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永遠是一對矛盾體。
“烏鎮(zhèn)在大會召開前十年,是江南水鄉(xiāng)旅游熱門目的地。后面十年,受益于世界互聯網大會,新的一波旅游行情,也給烏鎮(zhèn)人民帶來了新的收益。”烏鎮(zhèn)真卿客棧老板沈建強是土生土長的烏鎮(zhèn)人,在烏鎮(zhèn)生活了五十多年,見證了過去幾十年烏鎮(zhèn)從江南水鄉(xiāng)到旅游熱門景點,再到互聯網大會舉辦地的種種變化。
烏鎮(zhèn)夜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網絡的連接,正在改變物理上的距離;而人和算法的互動,也帶動了他創(chuàng)辦的民宿生意。西柵景區(qū)年年景相似,但在過去十年間,科技的發(fā)展無聲地改變了這座江南水鄉(xiāng)。
在互聯網算力建設上,“烏鎮(zhèn)之光”超算中心于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開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建成投用。
今年6月,“烏鎮(zhèn)之光”正式納入國家超算中心序列,成為浙江唯一、全國第14個國家超算中心。作為浙江省首個國家超算中心,它被稱為浙江省“最強大腦”。“烏鎮(zhèn)之光”超算中心每秒鐘能進行18億億次計算,計算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前十水平。[7]
烏鎮(zhèn)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烏鎮(zhèn)地區(qū)生產總值從2014年的28.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01.5億元,互聯網相關企業(yè)從2014年的12家增長為2022年的近1200家,數字經濟產值占規(guī)上產值比重從2014年的15.9%增長到2022年的38.0%。
數據來源:歷年烏鎮(zhèn)鎮(zhèn)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京杭大運河流經烏鎮(zhèn)西柵景區(qū),“最后的枕水人家”依然能聽到運河里夜航船的汽笛聲。唐宋時期,烏鎮(zhèn)是繁榮的商貿中心,因地處京杭大運河要沖,成為南北商貿的重要通道。明清時期,烏鎮(zhèn)的繁榮達到頂峰,商賈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而當下,烏鎮(zhèn)數字經濟的通道,正在悄然形成。
附注:
[1]2014天貓雙十一狂攬571億6年單日成交額增長超千倍,浙江在線,2014年11月12日
[2]在線信貸迎來分水嶺移動端超PC,經濟參考網,2016年7月27日
[3]AI的“iPhone時刻”之后,英偉達新“核彈”為ChatGPT提速10倍,澎湃新聞,2023年3月22日
[4]阿里巴巴算力攻堅新突破:阿里云20%新增算力將使用自研CPU,經濟參考網,2022年11月3日
[5]英偉達、英特爾或再為中國市場推改良版AI芯片,部分產品年底量產,界面新聞,2023年11月9日
[6]機構:預估2023年高端AI服務器出貨量將達17.2萬臺,財聯社,2023年10月30日
[7]十道“峰”味③|看桐鄉(xiāng)如何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超級引擎”,潮新聞,2023年10月31日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