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3 22:00:02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星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在官方網站上線“假冒國企”舉報平臺,社會公眾可通過該平臺對假冒國企問題線索進行舉報。
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假冒國企”問題給經濟發(fā)展帶來較大危害和重大風險,嚴重損害國有企業(yè)聲譽和社會各方合法權益。
每經曾報道“假冒國企”
記者注意到,2023年,當時顯示為“國家電投子公司”的中廣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發(fā)布了4GW(吉瓦)光伏離網制氫項目EPC總承包(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引發(fā)多只氫能概念股票漲停,但350億元氫能項目招標公告僅發(fā)布6天便離奇終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后獨家揭露,該項目招標方為假國企,與國家電投無任何關聯。系列報道刊發(fā)后,國家電投發(fā)布公告并啟動法律程序,推動項目被徹底終止,地方政府也終止了項目合作。
同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暗訪揭露“假國企制造鏈”,發(fā)現“制造”假國企的生意已從取名、股權登記,延伸覆蓋至曝光后的股權轉移等全鏈路服務。
上線舉報平臺是獲取問題線索、加大打擊力度的重要手段。國務院國資委介紹,社會公眾通過舉報平臺提供相關問題線索,國務院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中央企業(yè)對舉報信息進行核實,問題查實后,將依法采取限制登記、撤銷登記、信用懲戒等措施,存在企業(yè)內部人員或者黑中介參與的,將依法依規(guī)嚴厲打擊。
舉報平臺采用實名制
中國企業(yè)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國企改革專家李錦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上線舉報平臺可以讓民眾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迅速反映和揭露假冒國企的違法行為,有效拓寬了監(jiān)督渠道和舉報覆蓋面,增強了公眾參與度,有助于問題的及時發(fā)現和處理。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yè)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舉報平臺可以幫助相關部門更精準地識別假冒國企的行為模式和特征,從而制定更加精準的打擊策略。同時,舉報平臺的上線和公開打擊假冒國企的行動將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應,讓不法分子望而卻步。
國務院國資委表示,此次舉報平臺上線,將充分發(fā)揮社會公眾力量,對假冒國企行為形成人人喊打的輿論氛圍,進一步營造依法合規(guī)、守信經營的營商環(huán)境。舉報平臺采用實名制,舉報人應確保舉報信息客觀、真實。國務院國資委將按照有關規(guī)定嚴格保護舉報人信息,維護舉報人合法權益。
記者注意到,國務院國資委長期以來對打擊假冒國企高度重視。近年來已多次對“假央企”和“偽國企”集中公示。比如,上文提到的“中廣通”系列公司也是名副其實的造假大戶,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yè)公告的假冒國企名單匯總(第二批)”中,有6家以“中廣通”開頭的公司上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