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31 10:18:07
3月30日下午,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郵儲銀行齊齊發(fā)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了向特定對象發(fā)行A股股票的議案,并對外發(fā)布關于財政部戰(zhàn)略投資該行的公告。公告顯示,財政部將以現金方式認購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全部新發(fā)行股份,并包攬交通銀行、郵儲銀行超過九成的新發(fā)行股份,合計出資規(guī)模達5000億元。
為何市場判斷此舉是利好?四家銀行此番集中公告意味著財政部發(fā)行特別國債補充大行資本落地在即。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通常情況下,銀行補充資本金就意味著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同時支持業(yè)務擴張。
另外,從公告發(fā)行價來看,雖低于每股凈資產,但屬溢價發(fā)行,這對于市場來說,無疑能起到正面激勵作用。當前銀行ETF華夏(515020)跟蹤的中證銀行指數市凈率0.66倍,處于歷史低位,而根據歷史經驗來看,優(yōu)質銀行補充資本后,估值修復空間可達20-30%。不過,市場人士也提醒,需要警惕資本補充規(guī)模超過資產增速的銀行,因為可能存在盲目擴張風險。當然投資者也可以借助指數化投資工具ETF來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考慮相較于A股更為低估的H股標的,比如打包了在港上市金融企業(yè)的港股通金融ETF(513190)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