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1-30 08:50:22
29日下午5時,是投資者和中誠信托簽署授權委托轉讓協(xié)議的最后期限。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大部分投資者放棄了尚未兌付的第三次利息,選擇了本金的落袋為安,并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本金。
29日下午5時,是投資者和中誠信托簽署授權委托轉讓協(xié)議的最后期限。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大部分投資者放棄了尚未兌付的第三次利息,選擇了本金的落袋為安,并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本金。
歷時40天,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兌付危機從無法兌付的恐慌,最終落定為本金安全、利息損失的結局,一場備受國內外關注的金融事件也落下帷幕。40天里,“無法兌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晃了又晃,終究沒有落下,但此次事件的局內人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煎熬。
回顧這段經歷,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基于“人際信賴”而非“理性判斷”而投資的投資者,是否應該接受投資者教育?二是在各項政策措施沒有準備到位的情況下就打破剛性兌付,勢必會引起巨大的行業(yè)震動,引發(fā)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那么究竟該如何應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