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16 19:04:14
◎坤恒順維的營收主要來自于無線信道仿真儀,其2020年營收占比達到了71.4%。該類產品已經實現(xiàn)接近50%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但全年銷售收入也就不到1億元。坤恒順維也正在大行業(yè)內尋求業(yè)績第二增長點。
每經記者 謝振宇 范芊芊 每經編輯 文多
近日,通信測試仿真設備商成都坤恒順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坤恒順維)科創(chuàng)板IPO申報材料獲上交所受理。坤恒順維于2016年8月8日掛牌新三板,目前仍在新三板掛牌。此次科創(chuàng)板IPO,坤恒順維擬募集資金2.92億元,用于無線電測試仿真設備生產基地、無線電測試仿真技術研發(fā)中心、無線電測試仿真開放實驗室及補充流動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坤恒順維的大客戶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通信行業(yè)龍頭企業(yè),但相較于2019年,公司2020年對華為的銷售額有明顯下滑。此外,坤恒順維的拳頭產品是無線信道仿真儀,該產品市場需求較小,致使公司體量較小。主要產品所在的市場相對局限,于是坤恒順維也正拓展新的賽道,但產品銷售形成規(guī)模尚需時間。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坤恒順維主要從事高端無線電測試仿真儀器儀表研發(fā)、生產和銷售,重點面向移動通信、無線組網、雷達、電子對抗、車聯(lián)網、導航等領域,提供用于無線電設備性能、功能檢測的高端測試仿真儀器儀表及系統(tǒng)解決方案。
業(yè)績方面,2018年~2020年,坤恒順維呈現(xiàn)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如下圖)。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申報稿)
作為一家擬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企業(yè),坤恒順維近三年研發(fā)投入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3%,10.75%,12.17%。
坤恒順維的營收主要來自于無線信道仿真儀這一拳頭產品,2020年營收占比達到了71.4%。
無線信道仿真儀是無線電測試仿真領域內的高端產品,主要為大規(guī)模組網的無線電自組網設備、移動通信4G/5G相控陣基站和手機、GPS/北斗導航設備等外場測試室內化提供了測試仿真保障。
從客戶來看,坤恒順維的前五大客戶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通信行業(yè)龍頭企業(yè),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yè)。
2019年華為躍居坤恒順維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達4032.2萬元,占全年銷售金額的近4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坤恒順維2019年的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82.67%。
雖背靠華為、中興通訊等知名大客戶,但坤恒順維對主要客戶銷售集中度較高,存在風險。2020年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比為61.48%,2019年這一比例曾達到81.70%。從去年的銷售來看,公司對多個大客戶的銷售額也呈現(xiàn)下滑的趨勢,坤恒順維對華為的銷售額2020年下滑至2222.7萬元,對航天科技的銷售額由2019年的1910.82萬元下滑至去年的1463.88萬元。
無線信道仿真儀市場現(xiàn)有需求量規(guī)模有限,2020年坤恒順維無線信道仿真儀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接近50%,但全年銷售收入不到1億元。坤恒順維也在招股書中表示,短期內無線信道仿真儀市場需求量增長有限,假如公司其他產品銷售規(guī)模未能快速增長,公司未來業(yè)績將面臨增長瓶頸。
拳頭產品市場需求量較小,也使得坤恒順維體量相對較小。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總資產為2.02億元,員工人數為90人。坤恒順維在新三板的最新收盤價,只有1.8元。但擬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坤恒順維,預計自身能達到企業(yè)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的這一標準。
坤恒順維主打產品市場容量很小,但其所屬的無線電測量儀器行業(yè)市場容量則更大些。根據灼識咨詢的分析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信號發(fā)生器、頻譜分析儀、網絡分析儀、綜測儀、示波器的市場規(guī)模達236.8億元,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3.98%。
目前,坤恒順維也正在大行業(yè)內尋求業(yè)績第二增長點。公司表示,目前,其6GHz射頻微波信號發(fā)生器已被應用在移動通信、導航、衛(wèi)星通信、雷達等領域。2020年,坤恒順維射頻微波信號發(fā)生器的營收達到了1102.69萬元,占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的8.47%。同時,公司開發(fā)的頻譜分析儀、矢量網絡分析儀等產品已經完成技術積累,處于標準化樣機設計階段。
此外,坤恒順維也正面臨原材料漲價的風險。坤恒順維的原材料包括高端FPGA芯片等電子元器件,2020年高端FPGA采購金額占比達到了28.47%。但今年以來,從汽車到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全球缺芯愈發(fā)嚴重,芯片價格也正普遍上漲。在這樣的背景下,坤恒順維能否控制好成本,保持業(yè)績增速?
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6月16日聯(lián)系上坤恒順維方面,但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