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0 19:58:44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據鐵路南京站官方微博消息,南京站注意到有關媒體“跟著‘網紅打卡攻略’,夜游南京西站,大三男生爬火車被電傷”的相關報道,立刻進行核查。
經了解,1月11日22時17分左右,一男子通過所謂“網紅打卡攻略”介紹的方法,進入南京西站,在攀爬列車車輛時被接觸網高壓電弧灼傷,南京西站工作人員發(fā)現后,協(xié)助同行人及時將受傷男子送醫(yī)救治,該男子目前沒有生命危險,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
男子攀爬車輛端梯上部“電化區(qū)段 嚴禁攀登”標志明顯,攀爬位置一側接觸網桿上有“高壓危險”標志,現場照明良好。鐵路部門再次提醒:鐵路車站、場區(qū)接觸網均帶有高壓電,非鐵路專業(yè)人員一定不要靠近,以免被高壓電弧或高壓電灼傷。
據紫牛新聞此前報道,在南京一所大學讀大三的小熊和另外兩名年輕人夜晚9點多進入南京西站內“打卡”拍照,小熊爬上車廂頂部被高壓電弧擊中墜落,全身50%燒傷,目前仍在醫(yī)院ICU進行救治。
受傷同學的同伴告訴記者,他們是看到網上的一篇“攻略”,說這里已經廢棄,是“網紅打卡地”,才根據其中的指引夜晚去車站打卡的,不料發(fā)生如此悲劇。1月18日,記者前往南京西站進行探訪,工作人員稱這里一直都在運營,并非一些博主口中說的“廢棄車站”。
近幾年,隨著社交媒體興起,到“野生”景點打卡逐漸成為不少人炫耀的“時尚”。很多旅游博主為吸引流量,展現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甚至專門尋找“野生”景點進行推薦。在這種主動或被動的選擇推動下,“安全”這一最重要的因素往往被忽略了。
據澎湃新聞,1月18日,香港都市報記者從香港警方獲悉,日前,一對內地姐弟在石澳海邊溺亡。經警方初步調查,懷疑為上述女子在岸邊拍照期間不慎被海浪卷入海中,其弟弟跳海欲將其救起,隨后溺水。兩人被送醫(yī)后證實死亡。
事件發(fā)生后,香港警方在內地社交平臺發(fā)文,提醒游客謹慎選擇打卡地點,注意安全和量力而行。
香港警方發(fā)布的提醒
據港媒報道,這對姐弟均為來港旅游探親的廣東深圳人,事發(fā)時與親友一行6人前往石澳一帶郊游。這對姐弟落水后,兩人的同胞哥哥亦曾跳入海中試圖施救,后自行游回。
記者了解到,香港石澳因作為經典港劇《喜劇之王》打卡地而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去年8月9日上午,四川雅安雨城區(qū)一處被稱作魚鱗壩的“網紅打卡地”,11名游客在拍照打卡時突遇河道漲水,其中7人遇難、4人獲救。當地文旅部門稱,這處魚鱗壩是一處水利設施并非旅游景點,從未對外宣傳過這里是景點。除了魚鱗壩還有很多非景點的“網紅打卡地”,如河南三門峽大壩、成都彭州龍槽溝等地,也曾發(fā)生不顧警示牌的提示,網友跟風游玩造成被水沖走的令人痛心的事故。
據新華每日電訊評論:
網絡攻略胡寫一通,難道不用擔責嗎?先說博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自己的言論必須負責。某種意義上說,“種草”也是一種“廣告”,不能想怎么“種”就怎么“種”。求流量、求漲粉可以理解,但“推薦”不是“推‘險’”,罔顧安全甚至用濾鏡淡化風險,顯然不可取。倘若這里面還有些其他“利益算計”,比如“為野游引流”等等,更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再說平臺,把關與提示責任推脫不掉。根據民法典、電子商務法、旅游法等,平臺對于危險的行為應該進行安全提示和內容審核,提醒網友謹慎前往,并通過算法機制,對這種危險行為不予推薦。如果為了所謂流量,刻意推薦那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野景區(qū)”,顯然有失察失守失責之嫌。
攻略紛紛,背后不一定都是熱心網友,還有可能是流量騙子。仔細甄別、拒絕盲從,才能避免“掉坑”乃至更大悲劇的發(fā)生。
勸誡和技術只是外因,旅游者自身才是關鍵。敬畏大自然、遵守景區(qū)規(guī)則、掌握野外活動安全知識,增強個人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信息甄別能力,都是對自己、家庭和社會負責。千萬不要為“炫”自己而落入“奪命陷阱”!
編輯|孫志成?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澎湃新聞、紫牛新聞、央廣網、新華每日電訊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